学界动态 |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以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内涵建设,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专业知识图谱、能力图谱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吴岩、王光彦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一些高校调整了本科专业。请问,这些调整背后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的设置?
教育部副部长 吴岩:
我来回答一下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
我们对本科教育有两个基本认识:一句话是“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另一句话是“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这就说明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里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重要作用。本科教育之所以重要,向上看,它直接连着研究生教育,负责给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毛坯”;向下看,它直接连着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它的标准和方向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向外看,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本硕博)80%是本科生,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决定这个主力军的质量、水平和贡献力。如何办好本科,我们也有两句话:一句话是“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第二句话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教材、实习、实验、实训等,都要集成在本科专业这个平台上。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社会对本科专业都很关心。建设教育强国,本科专业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成色。
现在全国本科高校有1308所,本科专业包括12个门类、93个专业类、816种专业,全国本科专业布点数有6.2万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给大家通报两个数据:12年来,我们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1.2万个。我们开展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今年,我们增设了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应该说是空前的。
下一步,我们将会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的要求,在三个适配度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