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人文学科与科学一样,都是以不断实验和创新为特征的研究领域。人文学科与其他研究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别关注人类的经验,包括研究问题、对象、价值观以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问题。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是一种将人文学科与计算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教学和创作的方法。数字人文项目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网络媒体、数字存档、数据挖掘、地理空间分析、众包、数据可视化和模拟等。数字人文学科和新媒体领域正在进行的工作是人文学科更广泛创新特点的一种体现。利用计算工具和方法,人文学科的学者们正在开辟新的研究和发现领域,为过去的研究对象注入新活力,并提出前所未有的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是全世界数字人文领域顶级学府。早在十几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就已经在思考是否应该开设数字人文专业、课程或建立数字人文研究项目,并为应对数字信息挑战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如今,麻省理工学院数字人文研究机构(Digital Humanities at MIT)已成为该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文将简要介绍几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字人文项目。
数字人文实验室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字人文项目以本科生数字人文实验室(Undergraduate Digital Humanities UROP Lab)为中心,实验室服务于麻省理工学院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是学院重要的合作研究和教学计划的孵化器。该实验室开发用于推动人文领域知识发展的计算工具。 主页: https://digitalhumanities.mit.edu/ 实验室所有代码均为开源,可在GitHub上获取(链接:https://github.com/dhmit)。数字人文实验室每学期与30到40名本科生研究助理(UROPs)合作。这些学生在创建新工具以解决人文学科中紧迫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编程技能。UROPs与教师、程序员和同学合作,为跨学科挑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2023年春季,该实验室还开设了一门新课程——编码文化(Encoding Culture),将编码与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相结合。 数字人文实验室在数字人文领域开展和支持了大量项目。例如:
(1)自给自足的城市(Self-Sufficient Cities) 项目主页: 该项目采用了网络开发、数据可视化、制图、时间轴和数据库设计等技术,旨在解决如下难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目前有3600万人口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而大多数美国人却患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学生们开发了一个在线互动地图和时间轴项目,讲述20世纪美国一些独立种植粮食的城市社区的兴衰故事。该项目将利用人口和农业普查文件、口述历史、抽样家庭调查数据、照片、地图、航空摄影和卫星图像,创建一个穿越时空的平台,了解地貌、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的变化如何影响社区福祉。 (2)语言学习新兴技术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Language Learning) 项目主页: https://langlearn.dhlab.mit.edu/ 在技术融合的未来,远程语言学习技术会对开发教学法有着怎样的帮助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数字人文实验室当前项目的核心,该项目由全球语言研究院(MIT Global Languages)日语高级讲师相川贵子(Takako Aikawa)领导。相川、数字人文实验室及其本科生研究团队将学习如何利用计算语言学的力量,同时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理解语言教学法所面临的挑战,从而创造出具有教学价值的软件。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用于远程语言教学的网络应用程序,供麻省理工学院内外使用。 (3)Hyper Studio 推进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 主页: Hyper Studio探索新媒体技术在加强人文学科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潜力。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在更广泛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背景下将技术融入人文学科课程。其核心目标是为数字人文项目的参与者提供建模、分析和展示其材料的灵活性,同时允许研究人员以创新的方式结合其他项目的功能。迄今为止的项目包括Annotation Studio、Comédie Francaise Registers、Cultura、Berliner sehen、Arab Oral Epic等。 (4)Trope Tank 计算与语言 主页: http://trope-tank.mit.edu/ Trope Tank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数字媒体副教授尼克·蒙特福特(Nick Montfort)领导,用于研究、教学和创意制作的实验室。它关注计算和语言的材料、形式和历史方面的问题,并由此发展出对数字媒体的新理解。蒙特福特表示:“我们认为,代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更大规模的学术研究模式可以解决根本问题。数字与人文学科的交汇点不仅在于呈现学术研究的新模式,也不仅在于计算机技术可用于研究材料的方式,还在于理解计算和数字媒体改变文化的方式”。
(5)Annotation Studio 让古老的文学走向数字化 主页: https://www.annotationstudio.org/ 在线工具“注释工作室”(Annotation Studio)由麻省理工学院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学院开发,有望改进在书籍中输入页边空白和旁注的传统技术——读者不仅可以跨媒体注释文本,还可以与他人分享注释,并通过链接、图片、视频和音频增强注释效果。 学术活动 除了科研之外,数字人文实验室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以供学者、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共同讨论。例如“2023大波士顿地区数字研究与教学法研讨会”(由麻省理工学院数字人文学科主办,讨论与数字研究和教学法相关的项目、计划和途径)。以及“文本集可发现性的通用界面”(由研究生科研助理Jeffrey Shen主讲,分享他开发的用于探索麻省理工学院馆藏文献的实验性网页)。 结语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字人文研究机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跨越学科界限的交流空间,让工科学生深入接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学院始终致力于开发数字工具和计算方法,以丰富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教职员工常驻实验室,与本科生、博士后和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创建与其研究和教学相关的数字人文项目,使用和创造新的工具进行研究和教学。数字人文研究也因此稳步发展,不断延伸至各个方面,拓展新的学术领域,推动人文知识数据化,以信息数据为传统的人文学科锦上添花。
参考资料 Whitney Anne Trettien. What is Digital Humanities? on February 8, 2009(http://hyperstudio.mit.edu/blog/blog-research/what-is-digital-humanities/) Wyn Kelley. How MIT Is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Digital Learning in the Humanities. on January 8, 2014(https://cmsw.mit.edu/addressing-challenges-of-digital-learning-in-humanities/ ) 麻省理工学院数字人文项目展示Gallery of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s at MIT(https://shass.mit.edu/news/news-2013-21st-century-humanities-at-mit)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 END –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数字人文专题组致力于通过原创和转载为广大语言类专业师生、翻译学习者提供国内外数字人文视域下翻译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经典文献回顾、数字人文资讯转载及学术会议追踪!
原文作者:詹祎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