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书籍推介

Translation Revision and Post-Editing — Industry Practice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书籍推介

中文译名: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

编者:Maarit Koponen, Brian Mossop, Isabelle S. Robert and Giovanna Scocchera

ISBN:9781138549715

出版社:Routledge

网址:https://www.routledge.com/Translation-Revision-and-Post-editing-Industry-Practices-and-Cognitive/Koponen-Mossop-Robert-Scocchera/p/book/9781138549715s://langscipress.org/catalog/book/319

 

01

# 导语 #

一般而言,翻译修改(revision)指的是对人工译文进行的修改和审校,译后编辑(post-editing)则面向机器翻译,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机器翻译的原始产出进行加工与修改的过程”(冯全功 2016: 67)。然而,随着机器翻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翻译与人工译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时甚至机器译文要优于一般的初级译者。在此情形下,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是否依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话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2021年Routledge公司推出的论文集《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Translation Revision and Post-Editing—Industry Practice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以下简称《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答。

02
 

# 目录介绍#

《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一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译后编辑与翻译修改非专业背景下的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不同文本环境中的专业翻译修改现象以及培训,共收录了12篇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03
 

# 内容概要#

为帮助读者对本书有初步的了解,笔者分别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主要结论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各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论文的研究发现可能不止一个,限于篇幅,本表格简要总结并编译了各章主要的研究结论供各位读者参考(如需引用该书内容,请以原文为准)。

《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内容概述
章节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主要结论
1 译后编辑中的过度编辑现象

实验对

1.轻度译后编辑/重度译后编辑

2.双语/单语译后编辑

3.人工译文+错误识别

“审校标准低于译者自身质量标准或与其翻译偏好不符时,译者很难遵循给定的审校标准。” (P31)
2 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的区别

1.基于写作和翻译的编辑阈

2.四种常见的编辑行为

3.互动式编辑工具

“译后编辑应当是由专业译者开展的专业化活动。” (P49)
3 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对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实验对

1.“翻译修改”机器译文

2.“译后编辑”人工译文

与正常审校流程相比,译者错误理解文本来源时的表现反而较好。 (P69)
4 英法双语环境下政府工作人员修改译文 半结构化访谈(政府工作人员+专业译员) 政府工作人员审校译文“更懂得切合目标听众的交际需求”。 (P87)
5 医疗领域非英语母语医生修改英文论文

实验对

1.医生自译

2. 机器翻译+医生修改译文

3. 专业译员修改译文

医生们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句法和术语错误,并进行修订,但译文质量仍未达到发表水平。 (P104)
6 翻译服务提供商是否遵照翻译服务标准

1. 网络问

卷2. 线上访谈

“双语审校是认证公司和未认证公司最常用的审校方法。” (P129)
7 翻译服务提供商的翻译修改策略 理论:修改连续体(revision continuum)实证研究:问卷调查 翻译修改不仅仅是检查,而且也涉及到创造性翻译服务的产出。 (P146)
8 生物医药领域译者和审校对彼此的态度和期望 问卷调查(译者+审校者) “审校和译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会影响翻译质量,并最终损害译员形象。” (P162)
9 文学领域多方参与的翻译修改现象 翻译过程研究:基于参与翻译人员的电子邮件 在文学翻译修改过程中,译者和审校者、作者、编辑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P181)
10 教学中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能力的培养 课程调研:基于图尔库大学的翻译教育课程 “翻译、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能力是译者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P202)
11 翻译审校的技术工具 工具引荐:Translation Q Translation Q大体能满足高质量的审校要求,但不支持交互式的反馈机制。 (P224)
12 研究生译后编辑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

1.问卷调

2.课程分析

3.教师访谈

MTPE相关课程的重心主要放在步骤流程、软件功能和键盘的高效使用上,对译文质量评估关注较少。 (P244)
可以看出,该书将译后编辑领域“最新的研究话题和可操作的实证研究方法有机融合,研究主题和方法丰富多元”(朱含汐 2022:96),从翻译修改和译后审校的基本内涵和区别谈起,论及非专业人士的编辑审校活动,再转而论述多个文本语境中专业译员的编辑审校过程,最后剖析翻译教学课程中译后编辑能力培养的难点与方向。每一章节内容都十分充实,例证有力,其中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更是值得后续专家学者深入学习与研究。

04
 

# 简评#

总体来说,该书立足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两大核心概念,借助丰富多元的研究视角和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手段,剖析了译后编辑领域的前沿问题,如翻译审校质量评估、审校软件研发、翻译人才培养等,对翻译研究、实践、教学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持续关注本公众号,之后将陆续推出《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一书相关论文的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1]冯全功, 崔启亮, 2016.译后编辑研究:焦点透析与发展趋势[J].上海翻译, (06): 67-74+89+94.
[2]朱含汐, 冯全功, 2022. 人机合作视域下的“翻译修改”新探——《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评介[J].外语电化教学, (01):93-96+114.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 END –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专题组致力于普及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相关知识,追踪国内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教学与研究动态

原文作者:朱云涛

推文编辑:王晨谕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