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栏 | GenAI时代,是否需要重新审视翻译伦理?

特约专栏 | GenAI时代,是否需要重新审视翻译伦理?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4年08月24日 00:01 

问题五

    

    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翻译伦理?如何在技术发展和伦理规范之间寻求平衡?

回答

王华树教授:

    翻译技术的发展确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翻译伦理,尤其是在技术伦理和技术治理的框架下。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普及,翻译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伦理挑战。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它的应用往往会引发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伦理问题。比如数据偏见、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翻译是在文字转换的基础上,对语料数据中的价值观、文化等信息的传递,借助人工智能翻译可能会加剧文化的不平衡,甚至导致某些语言和文化的边缘化。此外,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会被用于虚假宣传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技术进步是否真的等同于社会进步?或者说,我们是否在追求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人类价值的守护?
    在这个背景下,翻译行业的从业者也面临着新的职业伦理问题。比如,译员可能会面临署名权被剥夺、报酬下降,甚至失业的风险。这些问题反映了技术进步与社会伦理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类在技术时代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哲学问题:我们是否正在逐渐失去对技术的控制,反而被技术所控制?
    在技术发展和伦理规范之间寻求平衡确实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伦理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提高行业内外对伦理教育的重视来应对这些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技术治理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全面的监管体系,确保技术的发展不会偏离伦理的轨道。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技术伦理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伦理不仅仅是一套规则,它更是我们对技术本质和社会影响的深刻思考。我们需要问自己: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是否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忽视了某些重要的伦理价值?
    作为翻译行业的从业者,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不能选择性忽视。我们要在拥抱技术进步的同时,捍卫从业者的基本权益,维护行业的公平正义。只有在技术发展和伦理规范之间找到一个动态平衡,才能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王华树教授互动答疑活动内容整理)

 

扫码试读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