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这三个词在字面上可见,都是一种“主义”,也都与人相关,那么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2012年的《世界历史名词》中收录有“人文主义”,指出又称“人道主义”“人本主义”①,据此,这三个词就是同义词。
然而,北京大学英语系辜正坤教授在1998年的《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一文中指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误译,“书名译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本主义》比较符合萨特的本意”。
南开大学翻译系胡翠娥教授也曾于2020年发表在《中国科技术语》的《“人文主义”还是“人道主义”?——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译介论学术著作中的术语翻译》一文中指出,《性格与文化:论东方与西方》一书中指涉白璧德思想的“人道主义”,应当译为“人文主义”。
这样看来,“人道主义”并不等同于“人本主义”,也并不同义于“人文主义”。
那么,“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到底是不是同义的呢?国际新闻中经常出现的“人道主义灾难”“人道主义救助”,能不能置换为“人本主义灾难”“人文主义救助”呢?再有,在学科划分中,有一大类叫作“人文学科”,这里虽然不涉及“主义”,但“人文”的含义是相通的,“人文学科”能不能叫作“人本学科”或“人道学科”呢?
其实,“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是各有其特定含义的三个词,发生混淆的原因在于,这三个词都与英语中的humanism一词有关。
大家都知道,human是人,–ism是主义,但在汉语中,并没有与humanism完全对应的词,“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均译自humanism,但都只是涉及humanism的一面,humanism对应的是“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还是“人文主义”,需要根据语境来判别,若将“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当作同义词混用,往往也就会导致误译。
在Merriam-Webster词典中,humanism的释义分为3条②,
这3条释义,正分别与汉语中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相对应。《新世纪英汉大词典》中的humanism词条也是明确地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分成3个义项分别对应的,只是将Merriam-Webster词典中的1b单列,作为特指,有时首字母大写,即Humanism。
简明地说,“人文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是文艺复兴,其时在神学和教权的笼罩下,人文主义者呼唤人世的关怀,提倡关于人的学术,发扬人的潜能、价值与个性,形成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也强调对人的关注,但指向的是人的福利,尤其是对遭遇生活困境甚至生存危险的人群提供救援。“人本主义”则看重个人的尊严、价值和能力,重在肯定和促成自我的发展与实现,高扬个人的主体性。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的作品,原著是法文,但198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周煦良、汤永宽的译作,其封面上标注的是英文“EXITENTIALISM IS A HUMANISM”,因为该译本来自英译,后来同一出版社的同一译本有的却标注的是法文“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这应该说是一种误导。法语并非小语种,按理是不应当转译的,但这个词的误译与转译并没有关系,因为法语中的humanisme与英语中的humanism,写法上有差异,但在含义上是对等的。误译的原因,另有所在。萨特在这篇抗辩中明言:“所以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后果是使人人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责任完全由自己担负起来。”③显然,这指向的是人本主义的个人自我负责,而无关于人道主义的救助他人的苦难。
在心理学中,有“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定义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心理治疗取向。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其代表体系。”④在精神医学中,有“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疗法”,“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理想、需要层次,重视人的情感体验与潜能,倡导‘以人为本’‘以咨客为中心’”⑤。由此也可见人本主义以个人为中心的定位。
至于人道主义,英语中另有一个对应的词:humanitarianism。这个词是由humanitarian加后缀–ism构成的,而humanitarian是由human与unitarian合成的,unitarian的意思是“an advocate of unity or a unitary system”⑥,即主张团结的、一体的,这显然与人本主义的强调个人大异其趣。
“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翻译中的误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但之所以如此,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很多译者的疏于辨析,更重要的问题是,在辞书的层面,这几个词就是混淆的。
在应用最广泛的《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的一版是第7版)中,“人道主义”的释义为:“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过反封建的积极作用。”
“人文主义”的释义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先进思想,但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见,《现代汉语词典》并没有像《世界历史名词》那样将“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视作同义词。然而,二者的释义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对比起来,其区别并不分明。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说法又有不同:“为区别起见,中国习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以后的则称人道主义。”⑦这样,“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就成了仅仅所指时期不同的两个概念。然而,既然指向的是同样的思潮,英语等语言中也原本都是一个词,汉语中为什么要区别成两个词呢?而且,这样与“人文主义”相重合的“人道主义”,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人道主义”是对不上的。
最后说一下,“凯旋而归”“公众舆论”之类的错误现在非常常见,因为不知道“旋”就是归来,“舆”就是公众,才有了这样复赘的用词。而在“人道主义”中,“道”表示的就是思想体系的意思,就是“主义”,“人道主义”的构词,就相当于“人道道”。可以联想一下“骑士道”,若说成“骑士道主义”,那这个“主义”就是多余的。推测起来,“人道主义”这个词的出现可能与不假思索地一概加上“主义”与–ism对译有关⑧。
然而,尽管“人道主义”早已被词典“正名”,但与其等义的“人道”一词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得以保留的。如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上,中文版的用词不是“人道主义”,而就是“人道”⑨。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 END –
转载来源:中国科技术语
转载编辑:吴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