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英法三语平行语料库的人际意义再现跨语言对比——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翻译为个案
宋天祎 黄立波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
摘要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及其外文社版英、法译文为语料,构建汉英法三语平行语料库,从译文跨语言对比(即英译文与法译文之间)和汉外转换两种视角,以情态动词的量值为切入点,对比《讲话》英译和法译在人际意义再现方面的异同及其原因。研究发现:1)从译文跨语言对比看,与原文相比,英、法译文情态动词在整体分布上均存在量值弱化偏移趋向,法译文的弱化偏移程度略高于英译文;2)从情态动词汉外转换看,汉译英和汉译法过程中,情态动词转换多表现为量值对等,但存在部分弱化偏移,而强化偏移不显著。本文认为,与原文相比,两种译文在人际意义再现方面整体上趋向于弱化偏移,这一弱化性特征与国家翻译实践制度、特定历史时期对外传播政策以及机构译者国家身份密切相关。
关键词:人际意义再现;跨语言对比;三语平行语料库;情态量值;《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家翻译制度;
作者简介:宋天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语料库语言学。黄立波(通讯作者),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文化史等。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围绕汉语的超大型多语汉外平行语科库集群研制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1&ZD290);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汉英法三语平行语料库的毛泽东军事著作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1B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引言
功能语法关注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体现为人际意义,指讲话者在特定话语语境中,通过语言表达自身的看法、态度和意图,影响听众态度与行为,或是与听众交换信息,从而建立恰当人际关系的语言功能表征。政治演讲语篇中,演讲者通常期望使用语言达到影响、劝告或说服听众的目的,其中包含丰富的人际意义。情态重构是翻译过程中人际意义再现的重要手段,情态动词作为情态系统的核心,其量值转换可以体现对话双方互动关系的变化。根据李鑫(2018:86),情态动词在翻译过程中存在量值偏移现象,具体可细分为对等(zeroshift)、强化偏移(strengtheningshift)和弱化偏移(weakeningshift)三种情况。量值对等是指译文情态量值与原文情态量值相等,强化偏移是指翻译过程中情态量值升高,弱化偏移则与之相反,指从原文到译文情态量值的降低。基于这一划分,本研究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一典型政治演讲语篇的英、法翻译为个案,借助语料库方法,以情态动词量值转换为切入点,从译文跨语言对比和汉外转换两方面,考察《讲话》英、法两种译文对原文人际意义再现的异同,旨在为同一原文在不同语言译文间的跨语言对比研究提供借鉴。
2. 翻译中的人际意义再现
Baker(1992:133)较早运用功能语法的概念从语篇层面分析翻译对等问题,探讨词序在语篇层面信息组织上发挥的作用,着重讨论了语篇中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手段。Hatim&Mason(1997:101)在 Baker(1992)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译文中的人际功能,从语言层面讨论了语场、语旨、语式等语言变量参数对文本交际目的的影响。黄国文(2002)探讨了人际意义分析在古诗英译中的可操作性,是国内较早全面系统探索翻译中人际意义再现的研究。其它一些研究则分别以个案形式分析讨论了诗歌、戏剧和文学典籍翻译中的人际意义再现问题(如 郑元会、苗兴伟2008等)。尽管如此,翻译中对人际意义再现的关注目前相对较少。
Holmes(1972/2007:15)曾指出,产品取向的描述翻译研究(product-oriente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除了可以对原文在同一语言中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外,还可对同一原文在不同语言中的译文进行跨语言类比分析。运用类比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能够以原生文本为参照考察同一作品不同译本之间的语言风格差异(王洪涛、杨帆2022:75)。在目前我国的翻译研究领域中,对双语语料库的考察多集中于某一特定语言对,融入多个(三个及其以上)语种的平行语料库建设和研究相对缺乏(王克非2022:6),翻译研究语料库在多语种、多文本类型方面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庞双子2022:105)。据此,本文基于《讲话》的汉英法三语平行语料库,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量值视角切入,对《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的情态量值偏移现象进行跨语言考察,揭示其人际意义再现的异同及原因。本研究将尝试解决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译文的跨语言对比视角下,《讲话》英、法译文情态量值分布有何异同?2)汉英、汉法翻译转换视角下,《讲话》英译与法译过程中情态动词的量值转换规律有何异同?3)结合两个视角,《讲话》英、法译文对原文人际意义的再现有何异同,其背后原因如何?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语料
本文以《讲话》原文及其外文社版英、法译文为语料,自建《讲话》汉英法三语平行语料库,语料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讲话》原文选自人民出版社1953年《毛泽东选集》(简称《毛选》)第三卷第一版,英译文来源于外文出版社1965年《毛选》英文版第三卷第一版,法译文来自外文出版社1968年《毛选》法文版第三卷第一版。其中,《讲话》原文库容为19160词,类符数为1651;英译文为12734词,类符数为2103;法译文为13692词,类符数为2445,汉、英、法语料全部实现句级层面平行对齐。
3.2 理论依据
依据 马庆株(1992)、 Halliday(1994)、Caffarel Cayron(2006)对汉、英、法三种语言情态动词量值的分类,我们分别对《讲话》汉语原文、英译文和法译文中出现的情态动词按照高、中、低三种量值进行赋值(如表2所示)。
表2.《讲话》汉、英、法情态动词量值分类
(参1992; Halliday1994; Caffarel-Cayron见马庆株2006)
情态动词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而同一情态动词的肯定与否定形式量值未必一致(李鑫、胡开宝2013:27),限于篇幅,本研究聚焦于情态动词的肯定形式。
应当指出,devoir作“必须”时视为高量值,devoir表示“较大可能性”时视作低量值,且多使用其条件式形式。《讲话》法译文中,表示“较大可能性”的devoir仅出现1次,因此本文仅考察devoir作为高量值情态动词的用法。表2分类是一个参照,具体情态量值变化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
3.3 研究步骤
我们以《讲话》汉英法三语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基于数据统计进行描述和阐释,从译文跨语言对比和汉外转换两个视角考察《讲话》汉英、汉法人际意义再现的异同,具体研究步骤包括:1)对《讲话》汉语原文中的情态动词量值分布进行考察,对照其英、法译文,探究英、法译文的情态量值分布与原文相比是否存在整体偏移现象,英译文与法译文之间存在哪些共性和差异;2)考察《讲话》原文中出现的情态动词在汉英、汉法翻译转换过程中的量值变化情况,并选取频次前两位的情态动词“应该/应”和“要”作为检索项,在汉英、汉法平行语料库中进行检索,结合上下文语境探究英译和法译过程对应词的量值变化情况;3)结合上述两个视角,从语言与功能的互动揭示《讲话》英译和法译人际意义再现的异同及其原因。
4. 发现与讨论
4.1 《讲话》英、法译文情态动词量值分布特征
我们对《讲话》汉语原文、英译文和法译文的情态动词量值分布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对比分析英译文和法译文情态量值的分布特征(如表3所示)。由于《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篇幅相当,其情态动词量值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表3.《讲话》原文及英、法译文情态动词量值分布统计
由表3可知,《讲话》汉语原文中高量值情态动词出现154次,中量值情态动词12次,低量值情态动词33次,分别占比77.4%、6.0%和16.6%。其中,高量值情态动词使用频次远高于中、低量值情态动词,中量值情态动词使用频次最低。《讲话》英译文中,高、中、低量值情态动词出现频次分别为114次、43次和39次,分别占比58.1%、22.0%和19.9%。在《讲话》法译文中,高、中、低量值情态动词出现频次分别为108次、56次和31次,占比55.4%、28.7%和15.9%。由此可见,英译文和法译文出现的情态动词总量略少于汉语原文,也就是说,汉语原文的情态动词在英译文和法译文中存在个别零对应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语言系统差异和译者偏好,如法译文会使用时态和语式变化表达汉语原文中情态动词的含义。
此外,《讲话》汉语原文中的高量值情态动词出现频率较高,中、低量值情态动词出现频率相对较低,而英、法译文则相反,高量值情态动词出现比例低于汉语原文,中、低量值情态动词出现比例则高于汉语原文。这一点与前人(如 Hu&Cao2011)研究结果相符:汉语政治演讲语篇的交际规范注重权威性,更倾向于使用高量值情态动词,强调义务与责任,而译为其他语言时则会更关注文本与读者的人际互动,高量值情态动词比例降低。也就是说,从情态动词量值分布情况看,《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存在情态动词弱化偏移现象,英、法译文语气较原文更加委婉。
对比《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可以发现,两者在三种不同量值情态动词分布上整体差异较小。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毛选》的翻译主张紧扣原文,力求在信与达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程镇球2003:18)。同时,数据结果还发现,法译文的高量值情态动词比例较英译文偏低,中、低量值情态动词比例较英译文偏高。部分原因在于,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读者有了解新中国的愿望,同期西非等法语地区正值民族解放运动热潮,外文出版社的法文版《毛选》正是在这一国际政治背景下对外发行推广的(何明星、俞悦2019:68)。因此,相对委婉缓和的话语更有利于《讲话》法译文在上述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接受与传播。
4.2《讲话》汉英、汉法情态量值转换对比
我们将《讲话》汉语原文中出现的所有情态动词在平行语料库中一一检索,统计出其在英、法译文中对应的量值转换情况,并分为有情态动词对应词和无情态动词对应词两大类。有情态动词对应词又包括情态量值对等、量值强化偏移和量值弱化偏移三种情况(见图1):量值对等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情态动词量值不发生改变;强化是指情态动词向更高量值偏移;弱化则是指情态动词向更低量值偏移(Li2018:65)。经过统计,《讲话》原文中共出现情态动词199次,其中“应该”和“要”出现频次排在前两位,分别为51次和46次。
由图1可知,《讲话》在英译和法译过程中,原文中的情态动词多对应等量值,也存在弱化偏移现象。情态动词是实现人际意义的重要词项,译者应避免过度灵活增删,忠实、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应为首要原则。我们以原文中频率最高的情态动词“应该/应”为检索项,提取其英译和法译的检索行,发现与“应该”对应的英译有should、must、ought to和省译。对应的法译有devoir、ilfaut引导的无人称句以及省译。需要指出的是,英译文将“应该”译为中量值情态动词should,量值发生弱化偏移,译为must则为量值对等。法译文将“应该”译为devoir为量值对等,而译为无人称句则语气变得更加委婉,呈弱化偏移趋向。
(1)原文:应该很彻底地清算这种影响,很虚心地学习马列主义。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文艺创作,这是对的,但是马列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
英 译: We must uproot this influence and bringan open mind to the study of Marxism-Leninism. It istrue that writers and artists must learn more about themethods of creative work but Marxism-Leninism is ascience which every revolutionary must study, andwriters and artists are no exception.
法译: Il faut liquider totalement cette influenceet se consacrer sincèrement à l’ étude du marxisme-léninisme. Les travailleurs littéraires et artistiquesdoivent apprendre l’art de créer, cela va de soi; maisle marxisme-léninisme est une science que tous lesrévolutionnaires doivent étudier, et les écrivains etartistes ne font pas exception.
例(1)中,原文情态动词“应该”英译为must,法译为devoir的第三人称复数变位词doivent,两译文均保留了原有的情态高量值。该译例中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毛泽东主席呼吁文艺工作者信奉马列主义、学习文艺创作的坚定态度与强烈决心,忠实传递了原文的含义,体现了《毛选》英译和法译过程中在文字与精神上均忠实于原文的要求。
(2)原文: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与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意军队与农村的小剧团。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我们的美术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一切这些同志都应该和在群众中做最低级的文学艺术普及工作的同志发生密切的联系。
英 译: Our literary experts must give their attention to the wall newspapers of the masses and to newsreporting in the army and in the rural areas. Our drama experts must give their attention to the small repertory theatrical groups in the army and the rural areas; our music experts to mass singing; and our art experts to popular art. All these experts must maintainclose contact with the comrades propagandizing literature and art of the lower levels among the masses.
法译: Nos spécialistes en littérature doivent s’intéresser aux journaux muraux édités par les massesainsi qu’aux reportages provenant de l’ armée et desrégions rurales; nos spécialistes de la scène doivents’intéresser aux petites troupes théatrales de l’ arméeet des régions rurales; nos spécialistes de la musiquedoivent s’intéresser aux chansons créées par les masses, et nos spécialistes des beaux-arts, à l’art populaire. Tous ces camarades doivent se lier étroitementavec les camarades qui travaillent parmi les masses àla popularisation de la littérature et de l’art.
例(2)中,原文重复使用了5次“应该”来加强语气,强调文艺工作者应当注重群众需求,与群众紧密联系,创造面向群众的作品等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文艺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原文的5次“应该”在英译文中被对应译为3次must和两次省译,法译文则对应译为4次doivent与1次省译。具体分析发现,此处英、法译文中的省译现象,遵循了语言的“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实际上句中省略的情态动词与前文一致,保留了原有的高量值。该例中的英译文和法译文表明原文中毛泽东主席对革命时期文艺工作的态度与立场,直接传递出了他在讲话时积极的气势和强劲的感染力,忠实再现了原文中讲话者与听众间较强的人际意义,从而实现英、法译文的交际目的。
(3)原文: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却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说什么一切应该从“爱”出发。
英 译: But some of our comrades turn this upside down and maintain that everything ought to start from‘love’.
法 译: (Par exemple, l’une de celles-ci est quel’être détermine la conscience, que la réalité objectivede la lutte des classes et de la lutte pour le salut de lanation détermine nos pensées et nos sentiments. )Cependant, certains de nos camarades posent leproblème à l’envers et affirment qu’ en toutes chosesil faut partir de “l’amour”.
例(3)中,原文提到马列主义文艺思想主张与革命文艺的阶级立场,强调应当坚持客观决定主观,反对唯心主义观点。原文中情态动词“应该”在英译文中对应中量值情态动词should,在法译文中则选择了无人称句ilfaut引导的从句,两种译文均弱化了原文语气,使表达更加委婉。通常,政治演讲的特点即为强调我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以此达到演讲目的。此处情态动词在英译文和法译文中的弱化偏移,由于原文表达的是对立主张,该例在英译和法译过程中结合文本类型特点,选择将表达对立主张句子中的情态量值进行弱化,可以更好地体现文本与功能、译者与读者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译文的传播和读者的接受。
《毛选》政治演讲类书面口语体文本中“要”字使用频率最高,是该类文本的典型特征之一(黄立波2022:85),中文“要”字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宣誓和指令色彩。我们在平行语料库中检索“要”,发现其英译对应词或结构依次为must出现25次、wantto出现9次、will出现6次、may出现3次、省译3次。法译文对应ilfaut/ilestnecessairede无人称句式29次、vouloir及其变位9次、语式及时态变化4次、devoir及其变位2次、动词短语avoirbesoinde2次。可以发现,情态动词“要”英译时大多对应具体的情态动词及实义动词短语,零对应形式仅3次。而法译对应形式更为丰富,有情态动词、动词短语、特殊句式以及表达情态含义的时态及语式变化。上述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英、法语言形态系统在表达主观情感态度方面的差异有关。英语中情态动词是承载情感态度表达的主要形式,而法语中除情态动词外,还可以依靠语式(如虚拟式和条件式)等语言屈折变化来传递情感信息。
《讲话》英译和法译过程中,“要”字翻译为高量值情态动词的比例最高,英译文为54.3%,法译为86.9%。值得注意的是,法译文中出现较多法语典型标记句式ilfaut引导的无人称句来对应原文中的情态动词“要”,使表达更加客观、中立,语气更加委婉,更符合目标语读者表达习惯,翻译时采用让读者感到亲切、乐于接受的句型,有利于译文实现交际目的,提升传播效果。
(4)原文: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英译: While victory over our enemies depends primarily upon soldiers with guns in their hands, nevertheless troops alone are not enough. We must also have a cultural army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ur task of uniting the nation and defeating the enemy.
法译: Pour vaincre l’ennemi, nous devons nousappuyer en premier lieu sur l’armée qui a le fusil à lamain. Mais à elle seule cette armée ne saurait suffire,il nous faut aussi une armée de la culture, indispensable pour unir nos rangs et vaincre l’ennemi.
例(4)中,原文第一个情态动词“要”在英译和法译时均省译,第二个“要”在英译文中省译,法译文中则译为devoir的第一人称复数变位(nous)devons,第三个“要”在英译文中译为must,在法译文中译为无人称句ilfaut。“要”字在英译和法译时对应高量值情态动词,准确传递出毛泽东主席对武装部队和文化军队两手抓的坚定态度,同时无人称句ilfaut以及省译现象均可说明《讲话》英、法译文中存在情态量值的弱化偏移趋势。将must译为ilfaut无人称句,比第一人称nousdevons语气更加委婉,弱化了强制性意味,易于读者接受。
从该例可看出,法译文较英译文与原文在句式和语气上更接近,英译文形式则相对更灵活,一定程度上在于英语世界读者对当时中国国情更熟悉,而中法建交相对较晚,法语世界读者对中国了解较少,法译时更为谨慎地选择与原文相近的翻译方式,可降低目标语读者误解原文的风险。
(5)原文: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英译:If you want the masses tounder stand you, if you want to fuse yourself with the masses, you must be determined tounder go along and sometimes even painful tempering process.
法译: Si vous voulez que les masses vous comprennent, si vous voulez ne faire qu’ un avec elles,vous devez trouver en vous la volonté de vous sou-mettre à une refonte longue et même douloureuse.
例(5)中,将原文“要”英译为want,法译为voulez,存在弱化偏移趋向,英译文和法译文语气较原文更亲切诚恳,拉近了译文与读者间的人际距离。译例以更易于目标语读者接受的方式,表达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文艺创作是为人民大众的根本理念,以及文艺工作者应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根本要求,同时体现出政治文本翻译中,翻译方法的选择同样需要考虑服务于交际目的的原则。
5. 英、法译文人际意义再现异同及其原因
情态是人际意义的重要语言资源,情态重构是体现人际意义再现的关键参数,《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中情态量值的转换特征可以反映其人际意义跨语言再现的异同。《讲话》英译文与法译文的情态动词量值分布呈如下特征:在篇幅相当的情况下,两种不同语言译文均呈现情态动词量值的弱化偏移趋向,两译文在高、中、低三种量值情态动词的分布上差异较小。具体而言,法译文中的高量值情态动词比例略低于英译文,中、低量值情态动词比例略高于英译文,说明法译文中情态量值的弱化偏移程度整体上略高于英译文。此外,《讲话》在汉英、汉法翻译过程中,情态量值对等的情况频率最高,仅体现出部分的量值弱化偏移,而量值强化偏移很少。
5.1共性及其原因
《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中的情态量值均呈弱化趋势,量值转换以对等为主,说明其英、法译文中的人际意义再现与原文相比大体保持不变,语言的情感态度表达上偏亲和诚恳,更利于目标语读者接受。我们认为,上述共性特征的主要原因与国家翻译实践项目制度、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对外传播政策以及机构译者国家身份密切相关。
首先,《毛选》的翻译作为国家翻译实践项目,其多语种翻译受到国家翻译项目制度框架的制约。翻译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关于毛选翻译工作总结(草案)》《关于校改前三卷译文的若干规定(草案)》《毛选第四卷翻译中若干问题的初步总结》对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均有一定影响(高玉霞、任东升2022:87-88)。国家翻译制度下,《毛选》翻译秉承“忠实准确”为首要翻译原则。《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中的情态动词量值与原文多为对应关系,也正体现了这一原则。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与协调的过程,为了准确传达原文语义,会存在适当的形式偏移,以达到内涵与功能的对等,在翻译的充分性与可接受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其次,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对外传播政策是《讲话》英、法译文人际意义再现表现出一定共性的重要原因。《讲话》英译文翻译出版时间为1965年,法译文翻译出版于1968年,该时间段正处于我国毛泽东思想对外译介的高潮时期,国家对外传播政策上给予了这一国家翻译行为较多的支持与倾斜。当时社会历史语境下,《毛选》翻译作为中央政治文献核心翻译任务,承担着促进我国红色思想对外译介与传播的使命。在保证忠实于原文语义的前提下,翻译过程中情态动词的弱化偏移趋向,可以展现文本与读者间更友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译文在目标语读者群中的传播与接受,实现语言与交际功能的有效互动。
最后,《毛选》翻译室机构译者的国家身份也是影响《讲话》翻译立场和翻译策略的关键因素。《讲话》英、法译文的读者范围较为广泛,尽管不同领域的读者对译文风格有不同期待,但由于《毛选》属于政治文本,机构译者代表国家立场,因此受原文文本规范制约更强,读者期待相较于原文规范的影响并不明显。也就是说,《讲话》英、法译文一方面受国家翻译制度、对外传播政策和译者身份制约,翻译过程中多数保留了原文中对应的情态动词量值,另一方面又根据译文受众的需求,在具体语境中对情态量值进行了适当调整。
5.2差异及其原因
法译文中情态动词量值的弱化偏移程度较英译文更加显著,语言风格更为委婉含蓄。我们认为,《讲话》英、法译文人际意义再现差异是由不同的受众期待所致。政治文献翻译需遵循“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即三贴近)的原则(黄友义2004:27),目标语文化的需要是源语文化得以传播的首要条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信息的翻译选择。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受国际局势影响,英语国家受众与法语国家受众对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认知与理解在程度上还有较大差异。
自20世纪30年代斯诺旋风开始,美国就不断有新闻记者及政治家关注中国共产党(刘忠2007:43),中国的革命新闻在美曝光率较高,读者对象主要为欧美各国的共产党人士、中国问题研究者和爱好和平的进步青年等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也愿意接受原汁原味的毛泽东思想(赵祥云2018:55)。因此,在英译过程中根据具体语境适度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给读者带来误读误解的风险较小。
法语国家的社会历史状况则截然不同。法国读者是在1964年中法建交后,才开始逐步增进对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了解,而亚非拉等第三世界读者对彼时中国的了解相对更少。新中国成立作为国际政治格局的大事,备受第三世界国家瞩目,亚非拉领袖和人民需要政治、经济、文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来帮助自己国家获得解放与独立。因此,通过易于目标读者接受的翻译助力毛泽东思想作为成功经验广泛传播,反响热烈,意义深远。
6. 结语
本文基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汉英法三语平行语料库,从译文的跨语言对比和汉外转换两种视角,考察了《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中人际意义再现的异同及其原因。研究发现,从情态动词量值分布来看,《讲话》英译文和法译文整体上均表现出情态动词的弱化偏移趋向。从情态动词汉外转换来看,《讲话》在汉译英和汉译法过程中多对应相等量值的情态动词存在部分弱化偏移,而强化偏移现象很少。英译文和法译文的人际意义再现大体与原文保持一致,略呈现含蓄委婉的弱化趋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国家翻译项目制度、特定历史时期对外传播政策以及机构译者国家身份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法译文的人际意义再现弱化程度要比英译文更加显著,这与英、法语言系统差异和不同的受众期待有关。
参考文献从略。适应微信公众号排版,本文格式略有变动,欢迎订阅《外语加教学》或者知网下载原文。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 END –
转载来源:语言学通讯
转载编辑:黄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