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MBOK(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具进行的概括性描述。这一框架通常是描述性的,主要解释项目管理技术在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更多关注项目管理中涉及的过程。
2. PRINCE2(Project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由英国政府为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制作的,这一框架是规范性的,主要规定了项目管理技术如何应用到实践中的;这一框架为产品驱动,更多关注产品的交付和质量问题。
书中提到,这两种框架,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是两种方法论,不应被认为是相互排斥,而应该是相互补充,本书的意图也并非提倡一种方法而排斥另一种,而是从这两种被广泛接受的项目管理方法中汲取见解,对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有更全面的看法。
那么,通过学习研究以上两种框架,构建了贯穿本书的一个主要框架,即ISO 17100:2015‘Translation Services –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15) 翻译服务-翻译服务要求 (国际标准化组织,2015)。该国际标准规定了与翻译服务质量和供应相关的具体要求,包括对译员资格、资源管理和包括高质量翻译服务交付在内其他流程的要求。这一框架的应用还为翻译服务供应商(TSP)提供了证明特定翻译服务符合这一框架的方法,以及其流程和资源提供满足客户和其他适用范围的翻译服务的能力。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provides requirements for the core processes, resources, and other aspects necessary for the delivery of a quality translation services that meets applicable specification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client, of the translation service provider itself, and of any relevant industry codes, best-practice guides, or legisl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15, p. 1]
ISO 17100:2015将翻译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译前(Pre-production)、译中(Production)和译后(Post-production)。这三个阶段具体内容的描述将在后面的推文中给大家一一介绍。Rico Pérez提出了一种替代模型,包括调试(Commissioning)、规划(Planning)、准备工作(Groundwork)、翻译(Translation)和收尾(Wind-up)。Matis将一个翻译项目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联系客户(Client contact)、新项目的接收/分发(Reception/distribution of a new project)、项目的鉴别和基础分析(identification and base analysis of a project)、报价(Quotation)、时间规划(Schedule)、项目启动(Project launch)、项目监控(Project monitoring)和项目完成(Project completion)。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后面的两种替代模型都是比较复杂的,这两种模型都是将主要语言任务(翻译)之前的阶段分解为更小的单元(其中一些没有明确定义),显得头重脚轻;而ISO 17100:2015的优势就在于其简单性:译前包含主要翻译行为前的一切事情;翻译过程包含与可交付产品的创建有关的所有主要任务;译后包含产品交付给客户后的一切任务。
有些翻译工作由全职译员(work in-house)完成,他们受雇于特定的公司、机构或非政府组织,比如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2017年,欧盟委员会翻译总局的内部翻译人员总数约为1500人,覆盖24中官方语言,每年翻译文件超200万页。
而全球绝大多数的翻译都是由语言服务商(LSP – language service provider)分给自由译员(freelance translator)完成,这种模式叫做外包(outsourcing),这往往是翻译行业一种默认的安排,同时也是这本书的主要重点。
如上图所示,外包模式基于三个关键实体:客户(client)、语言服务商(LSP)和供应商(vendor)。
客户是项目的发起者,需要翻译特定的文档,或者需要翻译会议,或者需要为视频添加字幕等,可以是公司、组织或个人;
语言服务商,是终端客户端与提供翻译、口译或字幕服务的译员之间的主要中介。大多数情况下,语言服务商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在业内通常称为翻译机构、翻译公司或语言服务公司),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大公司内的一个独立部门(甚至个人),独立的翻译机构是外包模式中最常见的安排;
最后一部分为供应商,翻译服务的提供者,翻译公司经常把他们的译员称为供应商。
在我们深入研究翻译项目管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清晰理解相关的术语。
PMBOK将项目定义为“旨在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结果的临时性努力”(a temporary endeavor to create a unique product, service , or result);而在PRINCE2框架中,将项目定义为“根据商定的业务案例提供一个或多个商业产品的临时组织”(a temporary organization that is created for the purpose of delivering one or more business products according to an agreed business case)。项目究竟要怎样定义?我们不妨从其主要特征入手,即临时性和独特性。首先,一个项目不是开放式的,而是有着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其次,一个项目虽然可能与过去完成的其他项目相似,但每个项目都是不同的(不同的项目团队、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时间段等)。因此,项目通常被视为能带来某种形式的进展,从当前状态推进到未来的存在状态,通常以新产品或特定服务的形式交付给一个或多个利益相关方。
项目管理首先关心的是上述独特产品、服务或结果成功实现,并符合定义的规范。一个项目会受到很多限制因素的影响,如时间、成本、范围、质量等,如何管理这些限制因素将最终决定项目的成功。所有这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都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有效的项目管理可以实现商业目标(如盈利)、满足客户期望(从而产生商业信誉)、及时解决问题和风险,并恢复失败的项目等,而管理不善的项目可能导致错过最后期限、超出项目预算、产生质量问题、损失声誉和引起客户不满等负面影响。因此,项目管理包括“识别项目要求,解决利益相关方的各种需求、担忧和期望,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并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管理资源,并平衡项目中的限制因素”。当然,在翻译行业,我们说的是非常具体的项目类型:翻译项目,或者实际上是其他相关形式的项目,如字幕、本地化、特定会议的口译等。而这些项目的处理都应属于上述提到的语言服务商。
由语言服务商管理和提供的翻译服务本身在ISO 17100:2015中被称为“客户与语言服务商之间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本身来源于翻译工作流程。
翻译工作流程Translation Workflow
翻译工作流程是“实现目标语言内容所涉及的过程或其中部分过程”,是一个旨在提供某种形式产品的过程(产品可以是无形产品)。
这些过程和由此产生的产品都将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在此书中,“利益相关方”一词用于广义上指与特定项目或过程有利害关系的任何个人和公司(或非公司)实体。在此意义上,利益相关方可以包括客户、语言服务商和供应商;更广泛解释,包括产品的最终用户、政府和机构,甚至是普通公众。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持续关注本公众号,之后将陆续推出《翻译项目管理》一书相关章节的导读和领学。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 END –
翻译圈公众号旨在为读者提供名师和专家对口笔译的真知灼见,CATTI考试和MTI入学考试信息,翻译等语言服务就业资讯,以及口笔译学习资源和知识,希望在翻译之路上,为大家助上一臂之力。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为我们提供建设性意见,我们共同进步!
原文作者:刘柏君
推文编辑:王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