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习、实时反馈、海量语言资源、自动化教学评估…… “无所不能”的大语言模型已经在外语界引发了一场教育革命。
在大语言模型时代,外语教学的地平线被重新绘制。外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要么积极适应并掌握新兴的翻译技术,要么面临被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技术所淘汰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语言模型会逐渐走进课堂,外语专业教师的角色面临着被技术边缘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能力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大语言模型带来了海量的教学素材,从文本到音视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学生而言,这些多样化的内容更具吸引力。专业教师如果不能作为技术的使用者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就会被新技术所取代,逐渐失去自身的价值。
在教学方法方面,专业教师的地位也被新技术撼动,大语言模型的典型特点是“人机互动”,以往课堂中强调“互动式”教学,相比与专业教师互动,与大语言模型的互动似乎更容易得到及时反馈。专业教师如果不能掌控新技术,就会出现课堂中“老师主打陪伴学生”的情况,难以发挥专业教师的真正作用。
在教学评估方面,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学生可以实现学习成果的定制化评估,并且获取到多种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案或建议。相比之下,专业教师需要能及时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在这场与新技术对决的比赛中找到教学评估的最优解。
在教学能力方面,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可能会逐渐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不仅革新了产业结构,也升级了教学工具。如果专业教师不能够有效整合和利用新技术工具,就会出现教学能力不断落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
在大语言模型时代,外语教学的技术环境更加复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工具更加丰富。在教学中,大语言模型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强化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填补教学漏洞,系统性改善教学质量。尤其是针对外语类专业,大语言模型甚至可以代替某些传统的语言教学,如语法纠正、基础词汇教学、英文写作教学、发音练习、听力练习、阅读理解、翻译练习、译文分析评估等。
如何借大语言模型之东风,夯实外语人的语言底色与技术实力是外语专业师生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新的教学工具、学习新的教学技术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
翻译技术教育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翻译技术人才。作为技术界的筑梦者,我们不仅关注技术的进步,更关注这些技术如何赋能语言行业的每一个个体。
为了让外语专业的师生们在这个大语言模型时代中脱颖而出,我们精心策划了“大语言模型”系列翻译技术全年班。旨在通过深度的技术学习,为外语专业师生赋能。课程内容涵盖当前最前沿的大语言模型技术,不仅有理论讲解,更有实战操作,使学员能够亲身体验到技术在外语教学及翻译实践中的力量,帮助学员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在人“模”大战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