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 | 地理信息系统(GIS)如何为人文研究带来新视角和新发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生成地理空间数据互联可视化效果的综合性技术系统,主要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模拟地理过程,并辅助决策和规划,在数字人文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寸土地、每一段历史、每一种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与数据。而正是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在GIS的神奇编织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与洞见。例如古老的历史遗迹在GIS的映射下,不再只是沉默的石头与瓦砾,而是化身为时间的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其位置、变迁、影响一目了然;人口的流动与分布,在GIS的精准分析下,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脉络与趋势,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宝贵的决策依据;而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语言与方言,也在GIS的帮助下,找到了它们与地理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语言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一起通过两个具体的GIS项目实例,亲身体验GIS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实际应用,看看它如何为人文研究带来新视角和新发现吧。
网址:https://mapoflondon.uvic.ca/index.htm
图1 官网主页
图2 早期伦敦地图
The Map of Early Modern London(MoEML,早期现代伦敦地图)是一项前沿的数字化重构项目,它跨越时空界限,生动再现了16至17世纪伦敦的繁华景象,囊括教堂、市场、书店、街区、城门至各大厅的每一处细节。该项目巧妙融合现代高清地图与原始历史资料,让昔日伦敦跃然眼前,既具学术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对所有用户开放共享。
MoEML项目基于珍贵的“阿加斯地图(Agas map)”构建。这幅16世纪的鸟瞰佳作,不仅精准描绘了伦敦的城市轮廓,还细腻捕捉了如科芬园的牧牛(Covent Garden,又名考文特花园)、肖尔迪奇的风车(Shoreditch)等乡村风情,深刻揭示了早期现代伦敦的广阔地域与风貌变迁。
图3 Shoreditch视图
图4 圣保罗大教堂
上线十多年,MoEML内容日益丰富,功能全面升级。除核心地图外,更增设百科全书、地名词典及精选文本集,包含TEI编码(Text Encoding Initiative,文本编码倡议是数字人文学术领域以文本为中心的实践社区,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在运作。该社区目前运行邮件列表、会议和会议系列,并维护 TEI技术标准、期刊、wiki、GitHub存储库和工具链)的约翰·斯托(John Stow)调查报告,各资源间相互链接,构建了一个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的信息网络。以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为例,其条目汇聚了诗歌(如Paul’s steeple)、轶事、变体拼写等多重维度信息,全面展现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图5 地名查询界面
图6 皇家典籍查询界面
GIS技术的运用,为MoEML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地图的高分辨率扫描和拼接使得各个特征可以被重新绘制、标识和分类,用户可自由探索、标注地图特征,并通过海量链接深入挖掘地理编码文献,如《伊丽莎白时代伦敦A-Z》(The A-Z of Elizabethan London),约翰·斯托的《伦敦调查》(Survey of London),以及百科全书条目等丰富资源。同时,MoEML还致力于推广数字人文学科标准,提供了详细的编码、地理编码和转录指导材料,鼓励学者参与贡献,共同推进项目发展。
网址:https://timespace-china.fudan.edu.cn/FDCHGIS/chgis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a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CHGIS) 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哈佛燕京学社、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的亚洲空间数据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是一个集历史、地理、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全面整合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空间数据,将中国历史地理的变迁,特别是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变迁呈现在GIS中,构建一套完整、系统的中国历史地图数据库,为历史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图7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主页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包括CHGIS、古旧地图、时空框架、数据库和资源中心五大模块。
CHGIS综合展示了基础空间和专题要素。用户可以在此模块中浏览到经过精心复原的历史地图,包括行政区划、水系、聚落分布等关键信息。同时,该模块还支持地名查询、用户标注和地图制图等高级功能,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对地图进行个性化标注和修改,生成符合特定要求的专题地图。
图8 CHGIS
古旧地图模块是CHGIS的一大特色,汇集了大量珍贵的古旧地图资源。这些地图在经过严格的空间配准和校正后,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可以通过此模块轻松访问这些古旧地图,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该模块还提供了地图共享和展示服务,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能够得到更广泛传播和利用。
图9 古旧地图模块
时空框架模块是组织和管理各类资源数据的重要工具。它实现了资源数据的分目录导航、定位、叠加、浏览、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此模块快速定位到所需的数据资源,并进行深入的查询和分析。此外,该模块还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兼容和转换,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数据库模块是数据存储中心,它包含了丰富的文本型专题数据库资源,来源于哈佛大学CHGIS的官方网站以及worldmap、online GIS等多种平台。其数据类型分为两种,一是时间序列(Time series),包括了历朝各代的行政区划和河流的矢量数据;二是时间断面(Slices in time),即某个时间点的行政区划和河流的数据。其中,上海道契档案数据库和明清官修方志总目检索系统是两大亮点。这些数据库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还通过先进的检索系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这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图10 数据库模块
资源中心模块是信息集散地,它提供了展示地图信息搜索、查询配准地图和发布数据等功能。
GIS为数字人文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在其他领域同样具有应用潜力。事实上,GIS能够为语言研究提供深刻的洞见。正如MoEML和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中所看到的,GIS技术通过整合地理空间数据,不仅重现历史的风貌,还可揭示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通过GIS技术,语言学家可以绘制出语言的地理分布图,分析语言随时间的变迁,识别语言接触区域,管理语言资源,甚至辅助指定语言政策。对于外语研究者来说,GIS提供了分析和理解外国文化和历史的新视角。通过GIS可视化项目,研究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外国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总之,GIS技术的空间分析能力,使得研究者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与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之间的深层联系,值得未来探索。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ChatGPT专题组致力于探索发掘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在语言服务不同阶段的应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专题组目前的主要方向有:探索提示词(prompt)及流程变更如何提升交互效果;了解及推介Github等平台上的AI应用,AI应用嵌入语言服务流程及其优化方式。小组通过定期会议及讨论确定选题方向并通过文章、视频等形式分享探索结果,欢迎通过文章留言为大家提供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