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中国翻译人才发展状况
2024年09月06日 00:06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际翻译动态 ,作者刘鑫伟 吕高婷
中国翻译人才发展状况
● 第一部分
主要介绍了中国翻译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一、国内翻译行业规模及分析
2023年全国翻译行业产值持续保持增长,中国翻译行业在营企业共有623260家,较2022年底增长7.1%。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上广仍是翻译企业主要集中地,山东、江苏两省排名第四、第五位。从与各省区市 2023 年人均 GDP 对比来看,各省区市翻译企业数量占比排名与其人均 GDP 存在正相关关系。山东、四川、河北三省翻译企业数量排名相较人均 GDP 排名明显靠前。在所有制性质与规模分布上,翻译企业仍以小微民企为主,在营翻译企业中,98.1% 为民营企业,1.7%为外资企业,0.1%为中外合资或港澳台合资企业,0.1%为国有企业。员工规模层面,0-100(不含)人规模小微企业占比 99.7%。其中,0-10(不含)人规模 企业占比 96.5%,10-50(不含)人规模企业占比 2.9%,50-100(不含)人规模企业占 比0.3%。
二、翻译企业业务结构
在语对需求分布上,中译外、外译中仍为主要经营业务,英德法翻语对需求分布翻译业务占比较高。在专业领域方面,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培训、政府外事交往是业务量排名前三的翻译细分领域,占比分别为 37.5%、33.9%、30.7%。与 2022年相比,教育培训业务量上涨1 .5个百分点, 留学移民业务量上涨4.9个百分点。订单构成方面,笔译和口译是翻译企业的主要业务,新兴翻译技术参与的营收超两成。
在翻译市场需求状况方面,需求方企事业单位居多,且最为看重翻译企业的从业经验及资质。在选择翻译企业的渠道方面,需求方较多通过自己搜寻信息的方式来选择翻译企业。总体来看,在渠道上具有自主式、粗放式的特点,需求方在寻找翻译企业时较少采用公开竞争性采购方式,行业信息发布和专业评估 认证等手段对需求方的翻译外包决策有较大影响。
三、翻译研究状况
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翻译研究类项目超百项,核心学术研究,期刊论文选题中人工智能翻译成热点。2023 年有关翻译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 101 项,其中重大项目为 4 项,重点项 目为 8 项。从主题类别看,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翻译史研究项目占比较 2022 年有明显 提升,反映了翻译研究的需求导向和重要转向。核心期刊中,涉及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技术领域的学术文章有 44篇,学者主要关注 人工智能翻译教学应用(30.0%)、机器翻译译文评估(20.0%)和人工智能翻译实践应用 (16.0%)等方面。在翻译行业实践研究方面,目前国内相关机构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总体来看,翻译行业实践研究相对分散,未成体系;行业实践研究在指导实践和服务实践方面相对较弱;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研究成 果缺乏发布渠道,无法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实践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给研究者。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实践研究仍需加强。
● 第二部分 介绍了中国翻译人才发展状况 一、国内目前翻译人才的规模及特点
从翻译人才的从业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底,我国翻译从业人员较去年增长6.8%,同时呈现出兼职翻译人员比重远超专职译员的特点。这与当前社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比例越来越高的现状和翻译行业“小而散”的特征相符,却也成为了影响翻译企业集约化发展的不利因素。从翻译人员的年龄及专业背景构成来看,翻译从业者集中于18-40岁(不含)的年龄段,占比为70%。而在专业背景上,语言类专业占比最高,为 43.9%,其次为翻译类专业,外交学等相关专业占比最低,由此可见目前翻译行业总体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特点。从学历层次上看,2023年要求报考者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比 30.1%,较 2022 年上升了 6.4 个百分点,翻译人才的高学历要求趋势明显。要求报考者持有相关证书的比例依然保持高位,岗位占比60.1%。由此可见,翻译市场对从业人员的学历与技能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这对将来从事于翻译行业的人而言或许意味更大的就业挑战。从人才需求来看,2023 年我国对复语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有所上升,相较于 2022 年增加5.2个百分点。此外,周边国家语种翻译人才需求也有一定上升,尤其是俄语、朝鲜语、越南语翻译人才需求上升明显。英语翻译人才需求下降较多,相比 2022 年下降9.3个百分点。这对于翻译学院专业和课程调整或是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启发。
二、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情况
在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数量最多,其次是日语专业,而开设俄语、法语等相关专业的院校也正在增加。就人才需求而言,市场对英语、日语人才的需求在下降,而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在上升,因此呈现出一种需求与供求存在差异的现状。专业建设上,设立 BTI 与 MTI 的院校数量保持稳定,兼设 BTI与 MTI 的院校中 “双一流”占比三成。师资力量上,报告调研参考了6所翻译本科专业为A+学科的大学,得出了该参与调研的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年龄与职称梯队合理的结论。校企合作上,翻译院校有八成以上开展了校企合作,这对缓解翻译专业学生就业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翻译专业学生就业状况
分别有 32.9%的 BTI 学生和 38.5%的 MTI 学生毕业后从事翻译或相关工作,相较于 2022 年的 27.2%(BTI 和 MTI 毕业生综合数据)有小幅上升。疫情期间翻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但数据显示,离开翻译行业与翻译紧密相关工作的比例占比较高。在翻译从业者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方面,翻译从业者对工作获得感、薪资、职业尊重、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处于 7-8 分区间(满分 10 分)。其中工作获得感的评分最高,平均为 7.92 分。薪资满意度(7.31 分)和个人发展满意度(7.52 分)相对较低。这较为直观的反应出目前翻译市场的现状,也不利于吸引翻译专业学生积极转向翻译岗位。最后,通过调查翻译公司的入职人员,数据表明翻译企业三年以上员工平均留存率超六成,翻译企业员工从业五年以上的占比最高,由此可见,翻译企业对翻译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但是翻译从业人员的薪资和个人能力提升方面仍然需要有更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 第三部分 讲述了翻译技术新纪元:企业激增,大模型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一、企业数量飞跃,全国翻译科技企业突破800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库显示,截至2023年底,涉及“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业务的企业数量已跃升至839家,较上年增长251家。广东省凭借29.6%的占比,成为全国翻译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二、业务革新引领者:半数企业采纳机器翻译,八成积极拥抱 大模型技术 调研显示,2023年实施的翻译项目中,52.9%的项目采用了机器翻译技术。其中,“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占据主流地位,反映出翻译行业对效率和质量的双重追求。同时,高达81.5%的翻译企业表示已布局或有意布局大模型技术,预示着大模型技术将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三、教育前沿对接:高校积极响应,翻译技术课程成为培养新趋势
随着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也积极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行业需求。70.2%的高校教师表示所在院校已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其中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最受欢迎。高校与翻译企业使用技术的紧密相关性表明,高校在培养翻译技术人才方面正逐步与就业和实践需求接轨。
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翻译行业的革新,也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展望未来,翻译技术将持续引领行业变革,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 第四部分
讲述了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概览
一、突破“小而散”格局,推动规模化发展
(1)行业现状: 翻译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乏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2)问题挑战: 业务受限、恶性价格竞争、技术创新不足。
(3)建议措施: 推广行业标准和认证,提升服务水平。 制定专项扶持计划,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公开竞争,规范供应商选择,推动翻译标准和认证实施。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动态对接
(1)市场需求:多语种翻译人才需求增长,尤其是俄语、德语等语种。
(2)教育现状: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相关语种专业较少。
(3)建议举措: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科学规划,满足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利用社会化机构资源,共同开发在线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三、提高翻译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
(1)就业现状: 约三成BTI和MTI毕业生未在翻译行业就业,薪资和发展满意度低。
(2)原因分析: 初始薪资竞争力不足,对行业前景了解不足。
(3)建议方案: 建立翻译国家队,提高翻译人才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加强翻译行业宣传,提升公众和行业认知度,做好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保障。
四、加强实践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
(1)现状: 翻译行业实践研究匮乏,研究与实践脱节。
(2)建议: 加大资源投入和奖励,鼓励实践型研究发展。加强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推广成功案例,树立标杆,引领翻译企业做大做强。
五、加强国际化进程,增强国家战略能力
中国翻译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国际影响力、对外话语表达能力和对出海企业的支持服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为加强国际化进程和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建议:积极参与国际翻译领域奖项和活动,推动中国翻译行业标准和资格考试的国际化,以及支持和帮扶中国翻译企业出海,学习国际经验并对接国际客户。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中国翻译行业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群内会定期推送语言服务行业最新动态、活动预告、竞赛通知📝等内容~ 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