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 《中国翻译》2024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特稿 / 05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培育高端翻译 支撑国家战略 于涛 理论研究 / 09 翻译哲学研究:学理、论域与方法 陈开举 杨静 17 国家翻译实践能力:2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与发展路径 周忠良 任东升 24 文学翻译研究的未来向度与空间 宋学智 韩毓泽 译史纵横 / 31 清末民初中西“学战”思潮与译名之争 张景华 39 梅贻宝《墨子》英译与墨学西传 刘松 译介研究 / 46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语译介:问题与对策 赵国月 祝朝伟 53 首部西传的中国武术文献《雄拳拆法》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任增强 翻译教学 / 60 突出实践特色 力求务实规范——《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 解读 黄长奇 丁立 66 MTI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与实践——以北外英语学院为例 吴文安 译家研究 / 73 意识、立场与行动:译者主体化视域下的梁宗岱文学翻译考察 刘云虹 81 梁宗岱的诗学观与他的四语诗歌翻译 王东风 学术视点 / 92 “诠释的循环”与意义的守护——兼论典籍翻译中译者的身份政治 李德俊 翻译评论 / 102 经典再造的读者关照——赵元任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研究 屠国元 李静 110 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牧歌情调”在翻译中的隐形——以沈从文小说英译为例 徐颖 学术争鸣 / 118 论钱锺书训“译”的“虚涵数意” 余承法 陈钰曦 书刊评介 / 126 翻译学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翻译学概论》述评 龙飘飘 蓝红军 学术访谈 / 133 哲学诠释与文本翻译——加拿大汉学家方克涛访谈录 崔佳 方克涛 行业研究 / 139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出路——基于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分析 张威 实践探索 / 149 京剧行当类术语优化性翻译实践探析——兼谈对京剧术语翻译标准化的启示 张佳东 邹德艳 156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英译研究 王姗姗 郑龙威 164 中国古代典籍与诗歌中的粮食文化英译探析 焦丹 169 国际传播效能视域下的汉日互译——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日互译评析(2023)毋育新 葛睿 自学之友 / 174 The Geese Return(Excerpt)(Aldo Leopold) 曹明伦 译 177 英译汉的一个重要步骤:调整——利奥波德《雁归来》译后杂感 曹明伦 182 灵魂的追问(林巍编著) 林巍 译 184 在比较语境中释译 林巍 词语选译 / 189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汉英对照要点摘编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翻译哲学研究:学理、论域与方法 陈开举 杨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翻译学广泛引入语言学、文化研究、阐释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学科化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哲学研究陆续被学者提出,并在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按照语言-意义-阐释等翻译的核心关联要素简要梳理翻译理论流派,以及语言哲学、文化哲学、哲学阐释学、知识翻译学等翻译哲学的相关理论资源,讨论翻译哲学的可行性、理论来源、基本论域、研究方法及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关系。 关键词:翻译哲学;理论资源;可行性;基本论域;研究方法 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与发展路径 周忠良 任东升 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国家翻译实践能力对国家形象的国际塑造、国家文化的域外传播和国家话语的全球化构建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国家翻译能力概念内涵和国家翻译实践主体涉译职能,推衍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路径。作为一个新的译学论题,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有诸多重要议题尚待解答,应观照国家翻译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强化理论话语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助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关键词:国家翻译能力;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概念界定;国家翻译实践 文学翻译研究的未来向度与空间 宋学智 韩毓泽 吉林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从传统“请进来”和当下“走出去”两个视角,对我国文学翻译研究的未来向度和可能空间进行探索性的描绘。在传统视角下,我们未来需要加强在语言及其应用、文学性与审美性、生成性与过程性、翻译主体与译者行为、翻译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总体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未来中国文学外译研究需要关注翻译技能与文化站位相称性、作品人物形象与中国形象和谐性、翻译质量过程与传播系统工程相呼应、短效与长效兼顾、合作与把舵相结合、高校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协同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有利于文学翻译研究者更明晰自己今后探索的向度和聚焦的畛域。 关键词:文学翻译;未来研究;请进来;走出去;向度与空间 清末民初中西“学战”思潮与译名之争 张景华 湖南科技大学 摘要:清末民初关于音译与义译的译名之争在中西“学战”思潮的影响下发生,其论争从表面上来看是术语翻译方法的争论,实质上,这场论争表明术语翻译还承载着中国语文改革、教育普及、民族认同和学术近代化等“学战”重任,论争的结果是“义译为主、音译为辅”翻译策略得到广泛认同,并成功走出了西方语音中心主义的话语陷阱。从“学战”思潮反思译名之争,对树立中国语文的文化自信以及构建中国自主的学术话语体系有重要启发。 关键词:清末民初;中西“学战”;译名;语音中心主义 梅贻宝《墨子》英译与墨学西传 刘松 西北工业大学 摘要:旅美华人梅贻宝1929年推出的《墨子伦理学和政治论著》不仅是世界首部《墨子》英译单行本,同时作为首个《墨子》华人译本,也是近代我国本土译者主动向西方译介中国哲学的早期尝试。本文借助译者个人回忆录、博士论文、民国时期西方汉学报刊等一手史料,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语境,深入考察梅译生成的历史背景、翻译动机、翻译特色及其影响。对梅贻宝《墨子》英译活动的钩沉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近代知识分子如何透过翻译践行文化自觉、传播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同时也为重新审视当下我国本土译者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使命和角色提供了历史参照。 关键词:梅贻宝;《墨子》;译者;典籍翻译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语译介:问题与对策 赵国月 祝朝伟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中国走向世界的内在驱动与世界了解中国的外在需求等因素,推动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走向英语世界,其英译出版模式由单一的国外出版社译入发展为国内出版社译出与国外出版社译入齐头并举的局面。然而,译出作品与译入作品在选题倾向和叙事类型上都存在差异,隐含着不同的传播意图。前者重宏大叙事,旨在塑造正面中国形象,后者重个体叙事,偏于揭秘与苦难书写。两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效果差异巨大,译出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不畅,译入作品被广泛阅读评论。整体来看,个体叙事类型的作品比宏大叙事类型的作品更容易被英语读者接受。从叙事类型入手选择文本向英语世界译介,或许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走进英语世界的可选之路。 关键词: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语世界;译出;译入 首部西传的中国武术文献《雄拳拆法》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任增强 山东大学 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雄拳拆法》为中国武术拳谱孤本文献。因其健身娱情价值,特别是审美价值,最早于1829年即为西人所办英文报纸所译介;而后传至法国,庋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20世纪初汉学家古恒以“去西方化”的认知方式将之著录于汉籍目录书中;21世纪,作为休闲健身的实用性知识,又被美国汉学家布伦南全译为英文,依托“WordPress”新媒体得以广泛传播。《雄拳拆法》作为目前所知最早由中国本土传至西方,且历来为西人所重视的一部拳谱,在传播主体、渠道与对象方面,对于推动武术古文献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武术古文献;《雄拳拆法》;译介;国际传播
突出实践特色 力求务实规范 ——《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解读 黄长奇 外文出版社 ┃ 丁立 中国外文局/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背景下,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并发布了《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文件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类型、写作语言、字数、创新性等要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增加了学位论文结构、评价标准等规范性要求,体现了突出实践特色、力求务实规范的精神。本文重点对相关修订、新增内容进行梳理解读,并提出论文选题的两点思考,以期为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MTI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与实践——以北外英语学院为例 吴文安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MTI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模式为例,探讨翻译实践报告撰写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操作模式。文章的理论框架是质性研究和个案研究,结合国际国内相关文献,从翻译研究的本质出发,探讨翻译研究和个案研究的相互关系,尝试翻译实践报告撰写的理论定位和实践方向。在回顾过去十余年全国兄弟院校文献的基础上,详细阐释北外英语学院的操作模式、现行做法的理据,以及执行六年来的效果。希望文章给兄弟院校的做法带来启发意义。 关键词: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个案研究 意识、立场与行动:译者主体化视域下的梁宗岱文学翻译考察 刘云虹 南京大学 摘要:翻译家是翻译活动的核心主体,对翻译的走向和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关注翻译家并展开相关研究是当下译学界应着力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宗岱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批评家,在文学翻译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译者主体化视域,从主体意识、伦理立场和创造行动三个方面考察梁宗岱的文学翻译,探析他在翻译生成中的主体化过程及对翻译的不懈追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位翻译家,更深刻地理解翻译与翻译精神。 关键词:译者主体化;梁宗岱;文学翻译
梁宗岱的诗学观与他的四语诗歌翻译 王东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 摘要:作为诗歌翻译的大师,梁宗岱的诗歌翻译涉及四个语种和五种语对:法汉、德汉、英汉、汉法、汉英。在他翻译的法语和德语诗中,一部分已经实现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格律等值。他是最早,甚至很可能是唯一一位在法汉诗歌翻译中实现格律等值的翻译家,而且在英汉、德汉诗歌翻译中,他也是“以顿代步”的先行者,可见他是一位十分重视形式对应的译者。本文拟结合他的诗学观和诗学翻译观,对他的四语诗歌翻译展开探讨,对他在诗歌翻译上的贡献和局限进行总结。 关键词:梁宗岱;诗歌翻译;诗学观 “诠释的循环”与意义的守护——兼论典籍翻译中译者的身份政治 李德俊 国防科技大学 摘要:“诠释的循环”是文本多元诠释的客观原因,也是诠释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随着主体性的张扬和全球化对价值的殖民,“意义”在当代语境之下不断退隐,“不确定性”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意义流动性的不合理夸大,会影响我们追寻文本该有的意义,为不合理的诠释和“身份政治”提供借口。译者作为特殊的诠释者,在面对内涵丰富的文本时,必然要思考翻译作者、翻译文本或者翻译自我的问题。本文对意义持实在论的立场,反对相对主义主张的意义的无限制流变,不赞成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而成为身份政治。不论是读者还是译者,重要的不是如何摆脱“循环”,而是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进入“循环”,从而实现对意义的守护。 关键词:诠释的循环;意义;译者身份;身份政治 经典再造的读者关照——赵元任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研究 屠国元 宁波大学 | 李静 常州工学院 摘要:1865年面世的英国儿童文学大师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可谓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赵元任于1922年出版了该部作品的汉语译本《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自赵元任译本问世百年来,复译不断,乃至多达200个译本。本文从译文读者的视角探讨赵元任的译文,认为赵元任在译材选择的宏观层面注重语言文化战略的考量,在文本操作的微观层面注重语体与童趣的等效再现,充分彰显了翻译过程中的读者关照意识,在汉语世界成功再造了世界儿童文学经典。 关键词: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经典;翻译;读者关照 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牧歌情调”在翻译中的隐形——以沈从文小说英译为例 徐颖 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 摘要:本文以认知文体学为视角分析了沈从文小说中“牧歌情调”在翻译中的隐形现象。发现“牧歌情调”的隐形主要体现在田园意象的消弭、诗意声音的泛化以及“天人合一”景象的碎裂上。译者倾向于以共享概念图式为基础,在翻译中采取删除、置换、改写等归化式策略来激活目标读者共享的概念图式,以使译文流畅透明,但是却消隐了原文的情调和风格,不利于中国文学的传播。 关键词:牧歌情调;隐形;认知图式;沈从文小说;翻译 论钱锺书训“译”的“虚涵数意” 余承法 陈钰曦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钱锺书在《林纾的翻译》中对“译”训诂,揭示“译”“诱”“媒”“讹”“化”之间“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提出影响深远的“化境论”,引发译学界竞相说“译”解“化”。有人指出钱氏训诂依据不足、偷换概念、引发误解,这种追根溯源的解读值得称道,但存在诠释不当、概括不准、推衍不周之嫌。本文采取以钱解钱、一字数训、阐释循环,探查钱氏训“译”之源,分析其“虚涵数意”表现在“传”“驿”“择”“易”,分别对应“诱”“媒”“讹”“化”,论证各字之间以“译”贯穿“一脉通连”,以“化”实现“彼此呼应”。这种诠释表明,“化境论”等中国传统译论渊源有自、富有阐释能量,但需要深挖细究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钱锺书;训诂;译;诱;媒;讹;化
翻译学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翻译学概论》述评 龙飘飘 蓝红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必由之路。翻译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的一部分,受时代使命的召唤,应为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翻译学概论》一书以关系论为视角,考察翻译活动与其他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各方面的社会活动之关联,论述翻译研究与相应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路径等的互动关系,呈现中外融合互补的翻译学研究全貌,产生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理论成果。它突出关系性,强化融合性,坚持指引性,展现中国翻译学者自主建构翻译学知识体系的理论追求,有益于推动中外译学的互学互鉴,促进学科跨界融通,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翻译学概论》;关系论;翻译学;知识体系 哲学诠释与文本翻译——加拿大汉学家方克涛访谈录 崔佳 南开大学 ┃ 方克涛 香港大学 摘要:方克涛教授是加拿大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汉学家,专注于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代表著作有《墨子的哲学》《战国晚期思想》《庄子:逍遥之道》,代表译作有《墨子精要》《庄子:新注新译》。本访谈从学术研究与文本翻译的关系深度探讨了以哲学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文本的诠释和翻译,主要以《墨子》为例分析了中国哲学概念的翻译原则,进而探析了基于关联性语境的中国哲学典籍“诠释—翻译”之路径。访谈还通过梳理墨学思想与庄学思想在西方汉学视域下呈现的知识脉络,明确了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需要阐明原典自身的特质,强调了中国思想在当今世界哲学领域的价值。 关键词:典籍翻译;哲学诠释;西方汉学;《墨子》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出路——基于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分析 张威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翻译专业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以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客观说明翻译实践生态、翻译市场运行、翻译人才培养定位、翻译研究价值取向、社会认知导向等方面的问题,强调翻译专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强化服务现实需求的翻译专业发展基本原则,探讨翻译教育基本定位、翻译人才培养创新内涵、翻译教学系统改革、翻译研究价值转向等应对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翻译专业;挑战;建议 京剧行当类术语优化性翻译实践探析——兼谈对京剧术语翻译标准化的启示 张佳东 大连外国语大学/伦敦大学学院 ┃ 邹德艳 大连外国语大学 摘要:京剧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是京剧海外传播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以京剧核心术语——行当类术语的优化翻译为研究对象,遵循中华思想文化类术语翻译应“充分参考汉学家及前人翻译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翻译”的原则,选取1930年以来代表性文献中涉及的行当类术语译文作为分析语料,结合术语学及术语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该类术语的不同译法进行批判性探析,给出优化后的译文并尝试总结京剧术语翻译标准化过程应考虑的具体因素,以期为京剧海外传播和构建中国戏曲话语体系提供助力。 关键词:术语翻译;标准化;行当;京剧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英译研究 王姗姗 山东建筑大学 ┃ 郑龙威 上海戏剧学院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是中国知识的特有概念表征,是中国特色话语对外构建与传播的话语工具。本研究以两百余年以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英译的历时性发展为主线,以1757-2024年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英文书写及英译文献为素材,爬梳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的英文译名、英文概念以及术语体系的语境知识,探索术语英译的宏观原则、中观策略和微观方法,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翻译实践正本清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英语翻译标准化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术语英译研究;方法;策略;原则 中国古代典籍与诗歌中的粮食文化英译探析 焦丹 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中国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粮食文化外译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粮食思想文化对外译介的必由路径。目前,国内有关粮食科技类型文本的外译语料颇丰,而有关粮食文化的外译成果尚有阙如。中国粮食文化蕴寓于中国古代典籍与诗歌当中,以其富厚的文字表现形式映现中国粮食文化底蕴与价值涵蕴,运用于现代中国粮食思想文化的对外话语叙事。本文基于粮食文化英译实践译例,剖析中国古代典籍与诗歌中的粮食文化英译原则与方法,旨在对中国粮食文化以及其他多样文化形态的外译有所参鉴。 关键词:中国粮食文化;文化外译;翻译与传播 国际传播效能视域下的汉日互译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日互译评析(2023) 毋育新 葛睿 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以第35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参赛作品为例,以如何才能提高国际传播效能、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为焦点,从中国关键词的翻译、语用修辞技巧的翻译、对目标语言特征的把握、如何有效、精准地再现原文等四方面入手,对大赛参赛作品进行评析。通览译文,参赛选手们均在如何提高国际传播效能上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但是也存在对原文理解不透彻,望文生义硬译;对语用修辞翻译不到位,忽略喻体简译;对目标语言特征把握不到位,不分语体乱译等问题。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国关键词;修辞技巧;语体转换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