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丨资深翻译老师访谈——RWS曹赛赛
资深翻译老师专访——RWS中国公司曹赛赛 老师个人介绍 曹赛赛,RWS中国公司高级译审,长期从事专利申请书的翻译和审校工作,累计翻译逾1000万字,擅长通信、计算机、终端技术、半导体、医疗器械等技术领域,涉及专利文件、技术报告、期刊论文等多种文件类型的中英互译,尤其精通中译英语言方向。 我是从2014年开始进入语言服务行业的,当时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入职一家翻译公司,第一份工作就是专利翻译,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从传统人工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再到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译员的翻译方式,而作为一名译员,我也深切体会到这其中的苦与乐。
由于大学期间从未接触过翻译技术相关的知识,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翻译工具的使用。我记得刚做翻译时使用的还是Trados Workbench 2007,当时的Trados功能远没有如今强大,仅仅只是一个集成到Word中的插件,可以调用翻译记忆库(TM),但无法使用机器翻译(MT)的功能。虽然T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译效率,但翻译工作主要还是依赖人工输入,翻译速度和准确率都比较低。另一方面,专利文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译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和法律知识,而我是语言专业出身,专业知识只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所以入门的阶段极其漫长和痛苦。当初跟我一起入职的同事很多都放弃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守下来,并且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也在与日俱增。
时间来到2017年,正当我已经习惯了在Word中翻译时,功能更强大的Trados Studio在行业内普及开来,同时机器翻译的话题也不断被同事们谈起。机翻译文虽然不完美,但胜在速度快、低错少、术语准确,而且随着训练语料的增加,机翻引擎也在不断进化。CAT+神经机器翻译的出现一下子让传统人工翻译显得那么落后。我的翻译方式也不得不再次发生转变,从纯人工模式转变为译后编辑(MTPE)模式,从Word切换到Trados中进行翻译。每当看到令我眼前一亮的机翻译文时,我都不禁感慨技术的力量,同时也会对译员的未来感到担忧。翻译模式的改变意味着翻译流程以及译员等级划分的改变,MTPE模式意味着不再需要初翻和初级译员。这一次,我真正感受到适应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的。对于新技术的出现,我们不能抗拒,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拥抱,否则就要面临淘汰。
如今,AIGC时代已经到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与机器翻译的结合越来越深入,机翻译文的质量在准确性和流畅性上均有大幅提升。“机器翻译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工翻译”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在我看来,尽管机器翻译/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已经媲美甚至超过人类译员,但机器翻译/人工智能还远远没有达到“消灭”人工翻译的程度。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言具有复杂性和精密性。尤其是在处理专业领域的翻译方面,机器翻译仍有限制且处于辅助地位,而人类译员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却是不可替代的。RWS提出“增强翻译(Augmented Translation)”的概念,就是把译员放在核心位置。我认为,AI和机器翻译都是很好的工具,我们与其担心被工具替代,不如善用这些工具,探索更多人机协同翻译的可能性。 我们公司有自己的机翻引擎Language Weaver,我的工作是专利翻译,所以平时会使用该引擎下的基于专利数据库训练的模型,随时在Trados Studio中调用机翻结果,非常方便、高效。
就拿专利申请文件来说,在翻译阶段,我会首先通过“预翻译”填充机翻译文,然后基于机翻译文进行译后编辑。根据我的经验,全文预翻译相比逐句段翻译更加高效,方便执行全文查找替换,确保术语和表达的一致性。
在审校阶段,我有时候也会调用机翻结果进行参考对照,因为机器翻译在用词表达和术语准确性方面表现较好,可以弥补初翻译员在这方面的短板。如果初翻译文质量太差,我会直接采用机翻译文或者基于机翻译文进行修改。
除此之外,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到机器翻译。翻译专利免不了要查询各种论文、期刊等学术材料,可能涉及各种语言、各种领域,阅读起来比较费时费力,而使用机器翻译则可以大大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机器翻译在翻译速度、成本和一致性方面具有优势,适合处理字数多、时间紧、风格特定的翻译任务。相比于文学作品、营销广告等,我认为技术文档、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领域更适合使用机器翻译,不过单纯的机器翻译存在较大的风险,往往无法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因此,在实践中,通常根据需要采用全面译后编辑(Full MTPE)或轻度译后编辑(Light MTPE),以确保译文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水平。
还是以专利翻译为例。专利申请文件格式相对固定、语言相对规范、重复内容较多,采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以大大提高翻译效率、节省成本。然而,由于专利文件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文档,充斥着大量的技术术语和法律术语,翻译时需要遵循“理解精准、严格直译、语言流畅”的原则。鉴于目前专利语料不够丰富,机器翻译在专利翻译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仍然需要专业译员通过译后编辑确保译文质量。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国企业都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翻译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然而,由于门槛较高,目前行业内知识产权职业译者的数量仍然存在巨大缺口。对于想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大家不妨可以考虑知识产权语言服务这个方向。
专利申请文件作为记录发明创造核心理念和实施方式的重要载体,其准确性以及详尽性将会关系到专利申请最终能否获得授权以及授权范围的大小,这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或企业的利益,所以说专利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结合我自身多年的翻译经验,我觉得合格的专利译员必须是语言技能和技术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语言技能解决“不会翻”的问题,技术知识解决“看不懂”的问题。当然,这样的人才是比较稀缺的,很多译员要么缺乏技术背景、要么语言功底较差。对此,我的看法是只要保持乐于学习和探索的心态不断精进,成为某个垂直领域的翻译专家并不困难,只是时间的问题。俗话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只有热爱才能抵挡翻译的苦与累,才能体会翻译真正的乐趣。
最后,针对专利翻译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并不算什么翻译技巧,但对于入门专利翻译或许有帮助。翻译专利我觉得首先需要了解必要的专利法相关知识,比如,你需要知道专利申请的基本流程、专利的类型和保护期限,需要知道“实施例”“现有技术”“保护范围”等概念的含义,需要知道权利要求的结构和类型,还需要知道各国专利法对于专利审查的一些具体要求,等等。其次,需要具备搜商意识和基本的搜索技能,比如,你需要掌握搜索引擎的高阶搜索技巧、专利数据库检索技巧、高效查词技巧,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正则表达式,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向AI提问,等等。最后一点是需要养成勤总结、多归纳的习惯,梳理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你可以选择使用OneNote、Notion、飞书等软件搭建自己的个人数据库。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