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速览
探索语言的无限可能:从语料库研究到隐喻学,从译者行为到话语分析,《外语研究》汇聚数字人文研究、语言学多元视角、中国文学译介等多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关注外语教育课程思政、翻译家研究,以及国别与区域研究,为学术界带来新的思考与洞见。2024年总目次内容回顾,不要遗漏这一年的重要文献!
语言模型与人工智能 冯志伟 张灯柯(1.1) 从全文检索到语言计量和语言智能——语料库研究应用的三个层次及资源 李 斌 张艺璇 冯敏萱(1.20) 中美媒体“沙伊复交”报道的中国国家身份构建对比——基于语料库的情感分析与主题建模 闫 潼 胡开宝(1.28) 能源危机政治漫画中蓄意隐喻的批评分析——以“健康与疾病”多模态隐喻场景为例 赵秀凤 吴雨昕(2.1)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文学文本中蓄意隐喻的认知构建——以《圣经》四福音书为例 马俊杰 张晓璇(2.7) 美国对华经济报道的历时批评隐喻分析 宋益名 王德亮(2.14)
译者行为互动关系分析 周领顺(3.1)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辨 霍 红(3.6) 基于语料库的《阿Q正传》两英译本翻译风格之译者行为批评 黄 勤 冯赛男(3.12)
研究型大学的形象建构:汉英高校官网语篇对比研究 杨延宁(5.1) 新闻报道用词隐性倾向性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日本媒体涉华报道为例 庄 倩 陈新仁(5.10) 网络政务互动中的政府形象管理策略与话语实践研究 钱永红 袁周敏(5.17)
不一样的“水浒”——间接翻译与形象构建 王运鸿(5.23) 杜甫诗译入译出操作规范的对比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贺 琳 黄立波(5.31) 译入译出视角下鲁迅作品英译译者群体的句法复杂度研究 赵秋荣 何紫娟(5.39)
翻译教学思政育人新路向——基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的探索 祁芝红 李 智(6.1) 思政教育融入口译教学研究:以同声传译课程为例 齐涛云 孙曙光(6.8) 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价值取向研究——基于生态话语分析路径 魏 榕(6.14) 《林纾的翻译》理论导言的修改对“化境论”译学思想的影响——以新籍版本学为视角 李 寄(6.20)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晚明科技翻译家行为研究 张必胜(6.29) 张采真翻译活动及其莎剧译本《如愿》论析 王 瑞(6.37)
中国英文报纸建构国家形象的话语叙事特征研究——以华为Mate 60手机发售报道为例 徐 丹 辛 斌(6.44) 拟人隐喻视角下的生态话语构建——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公示语为例 徐一楠(6.50) 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历史分析——以拜登政府移民政策的话语建构研究为例 胡 方 徐 英(6.55)
隐喻意义机制阐发驻足回眸——致敬现代语义学问世100周年 孙 毅(1.37) 批评实在论基础上的话语建构研究 刘立华(1.46) 从交际(非)典型性看语用学研究新进展与趋势 宫丽丽 冉永平(1.51) 会话叙事标记在医患互动中的语用缓和呈现 朱冬怡(1.55)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研究动态 荣正浩 汪少华(2.22) 基线/阐释理论框架下汉英关系复句句法与语义界面研究 吴吉东 陈 悦(2.31) 谢默斯·希尼诗歌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研究 夏宗凤 刘风光 侯 艳(2.37) 第三者在场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 孙 敬 刘振前(2.44) 汉语夸张句非字面义认知加工研究 崔慈行(2.51) 体认语言学视阈下ChatGPT语言生成及性能研究 张智义(3.20) 基于引用情感分析的领域知识发展演进特点研究:评价理论视角 马晓雷 陈颖芳 胡 琼(3.26) 论最简句法中的合并操作与工作域——兼论Chomsky新近对合并操作的重塑 邓昊熙(3.35) 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 郑 洁 袁传有(3.44) 对抗性话语的底层概念及研究方法 卫乃兴 张 毓(4.1) 读能、思能、悟能、创能:为开启学术研究旅程做准备 王振华(4.9) 汉-英-日学习者空间构式产出的准确性和语言迁移:标记性和名词场所性的影响 杨晓敏 蔡金亭(4.16) 情境植入视角下汉英存在句的定指限制与情境通达 王义娜 赵 涓(4.24) 学术英语解述中的学科身份构建——语言宗源关系视角 刘 宁 Derek Irwin(4.31) 知识图谱和主题分析视阈下近20年(2003—2023)社交媒体网络情感话语特征的研究趋势分析 彭志康 蒋晓鸣 史家兴(4.36) 话语-历史分析法视角下的美国国防话语分析——以2022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为例 高小丽 黄雅文(4.44) 假定读者框架下的政治演讲立场研究——以拜登关于结束阿富汗战争的演讲为例 屈静雯 李战子(5.46) 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的互动关系探析 杨 波 张 辉(5.52) 国家安全视阈下网络多模态语言舆情监测研究 潘艳艳(5.60) 洛特曼“新结构主义”语言观的三重超越 宋建华(5.66) 论建构修辞从人文主义到后人文主义的转向 鞠玉梅(6.61) 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新神秘主义观 俞建梁(6.66) 人际语用视角下言语交际中的他者身份调用研究 欧阳护华 阮礼斌(6.72) 新文科背景下的国际组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 詹 成 黄 静(1.62)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结构模型及影响路径研究 梁砾文(2.58) 赋权增能教育模式下高校外语课堂教师反馈中的学习者投入研究 刘 浩 张文忠(2.66) 中德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研究 张 虹 常文哲 苏晓俐(2.72) 新时代“翻译+国际传播”融合型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研究:概念、内涵与路径 祝朝伟 任淑平(3.51) 新时代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建构:价值意蕴、内涵维度与实施路径 安丰存 王铭玉(3.57) 语音回路对词汇习得的作用——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比研究 曹 宁 陈 桦(3.64) 外语教材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评析与展望 徐锦芬(4.50)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与实践 肖维青(4.55) 高校外语教师跨学科研究能力量表的编制与校验 陶 伟(4.60) 基于Toulmin推理模型的语言能力量表效度验证框架 李清华 邹 润(5.73) 多模态写作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多元读写理论视角 刘 丹 邓 谊 冯德正(5.81) “可加工性理论”视角下的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发展、实证研究与展望 宋开颜 常 辉(5.88)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译者群体行为研究 李正栓 吕 欣(1.68) 《木兰诗》中的情感资源及其传译效果对比分析 朱义华 冯小宸(1.74) 《海国图志》概念译介与近代中国世界观建构 孙一赫 王 海(1.82) 论海德格尔“作为转渡的翻译” 胡其维 蔡新乐(1.87) 识解视域下转喻式翻译的“在场”研究——以《印度:受伤的文明》汉译为例 张继东 杜若凡(2.80) 李大钊爱国救亡翻译活动的行动主义考释 郑剑委(2.88)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译释层次分析——以《传习录》英译文本为例 张 帆 刘华文(2.94) 汉英交传中的停顿现象——基于反省法的组别对比研究 唐 芳 林思梦(2.100) 《极花》英译本性别话语重构及人物形象重塑研究 龙 堃 孙会军(3.69) 从汉代到宋代佛经翻译赞助人的演变研究 王娅婷 冯全功(3.74) 《哥达纲领批判》汉译本中“专政”概念考辨 牟春伟 杜凤刚(3.83) 有限的“馈赠”:论翻译批评的利他性 胡陈尧(3.92) 英语诗歌中的语音连贯与翻译 王东风(4.67) 民国时期科技术语汉译特征管窥——以《科学》杂志(1915—1949)为例 袁丽梅(4.76) 中国政治话语译介效果的译者期待与读者反馈双重检验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概念“自我革命”英译修订为例 张 汨 张 威(4.82) 国家翻译学应用研究十题 任东升(5.98) 新中国军事翻译75年:成就与挑战 彭天洋(6.79) 论翻译的不确定性:行为主义视角 胡庭树(6.83)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1—2024) 叶珺霏(6.90)
简·亚当斯和平主义思想溯源及实践回顾 秦文华(3.98) 论美国民族认同的内在悖论及其当代困境 王 萍(4.88) 极简文学史:俄国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管窥 冯玉芝(1.95) 美帝国的政治疯狂与精神分裂症——戈尔·维达尔《华盛顿特区》的权力欲望解析 代显梅 徐 瀛(1.100) 从“事件性”到“去事件性”:论帕慕克小说创作的转型 陈玉洪 彭 叶(1.106) 《白虎》中的印度式幽默叙事 庞好农 沈 萍(2.107) “时序共振”与“地域之令”——论彼得·阿克罗伊德小说中的空间复现书写 张 浩(3.104) 数字资本主义的幽灵——莫莱蒂与詹姆逊“文学绘图”理论之异同及启示 张墨研(4.98) “非洲性”与“英国性”:非洲裔英国文学谱系及研究 高 添 黄 晖(4.106) 世俗与神圣的空间悖论——《老水手行》的寓言航图与空间伦理探究 郭方云 徐 妮(5.104) 互文与重复:《被偷换的孩子》的叙事研究 陈世华 徐诗云(6.98) 论《安娜在热带》中主导性社会范式的迁移 秦丹丹 陈红薇(6.104)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