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发布了张卫国教授撰写的“语言经济”词条。现转录如下,以资交流。
开发、保护和利用语言资源而产生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的总和,其现实表现主要有语言培训市场、语言翻译市场、语言文字出版业、语言科技、语言艺术、语言会展以及新兴语言服务业等。
语言文字
语言经济的实质是为了满足人们提高语言能力的要求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即追求语言的经济贡献度,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并获取语言红利。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式,语言经济的形成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语言类人才的需求导致了语言培训市场、翻译市场的出现,而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高附加值的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是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语言出版、语言会展和语言服务则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新兴行业。新的产业会带来新的职业,语言信息工程师、语言康复治疗师、广告创意专家、品牌命名专家等新型语言职业随之产生。新职业人才的不断涌现又会促进新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语言产业蓬勃发展,正是语言经济繁荣的一种标志和体现。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语言经济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语言经济中涉及的语种不同,可以将语言经济分为母语语言经济和外语语言经济;根据语言经济涉及的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的不同,语言经济可分为普通话培训和外语口语培训等利用语音的语言经济、命名产业等利用语义的语言经济等;根据经济行为主体的不同,语言经济可划分为个体语言经济和社会语言经济;从规模上看,又有宏观语言经济与微观语言经济之分。
随着语言产业的迅猛发展,语言经济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其贡献首先体现在拉动语言内需上。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拉动了以通用语言为主导的语言教育需求,加强对各地不同通行语言和方言的专业培训,可进一步发挥各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在当地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其次,语言经济可以促进语言消费。语言消费的对象是语言资源,语言学习、语言服务都可以被看作一种语言消费。提高服务业的语言服务规范,可以引发语言服务需求、语言服务供应、语言服务培训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经济效益。最后,促进语言就业。除了传统语言产业之外,语言就业还包括有待开发的新的语言产业、语言职业,如速录师、手机翻译、方言翻译等。一方面,新的语言产业和语言职业必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协调好语言产业与其他相关事业的关系,能促进相关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张卫国,经济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语言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外语教师教育中心客座研究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劳动及人口经济学,特别关注语言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分析。
原文发表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欢迎各位学者阅读、分享。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 END –
语言服务资源网旨在为读者提供名师和专家对口笔译的真知灼见,CATTI考试和MTI入学考试信息,翻译等语言服务就业资讯,以及口笔译学习资源和知识,希望在翻译之路上,为大家助上一臂之力。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为我们提供建设性意见,我们共同进步!
转载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转载编辑:李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