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PE知识手册 | 机器翻译的伦理

MTPE知识手册 | 机器翻译的伦理

 李嘉嫚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4年10月13日 00:00 

机器翻译的伦理
01
一、引言

1.1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
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具备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等特点,而算法的隐藏性、泛在性和自适应性却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安全风险、知识产权问题和巨大的行业冲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第一项任务,强调科学技术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性。

1.2机器翻译的普及与应用
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G.B.阿尔楚尼提出了用机器来进行翻译的想法。1933年,苏联发明家П.П.特罗扬斯基设计了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机器,并在同年9月5日登记了他的发明;但是,由于30年代技术水平还很低,他的翻译机没有制成。1946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随后不久,信息论的先驱、美国科学家W. Weaver和英国工程师A. D. Booth在讨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时,于1947年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语言自动翻译的想法。1949年,W. Weaver 发表《翻译备忘录》 ,正式提出机器翻译的思想。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机器翻译经历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开创期、受挫期、恢复期、新时期,我们如今所处的就是第四个发展阶段——新时期。
中国机器翻译研究起步于1957年,是世界上第4个开始研究机器翻译的国家,60年代中期以后一度中断,70年代中期以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都在进行机器翻译的研究;上机进行过实验的机器翻译系统已有十多个,翻译的语种和类型有英汉、俄汉、法汉、日汉、德汉等一对一的系统,也有汉译英、法、日、俄、德的一对多系统(FAJRA系统)。此外,还建立了一个汉语语料库和一个科技英语语料库。中国机器翻译系统的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内容正在不断地完善。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发布了互联网翻译系统,如“百度翻译”“有道翻译”等。

1.3伦理问题的提出
伦理是在描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基础上,提出的一套道理和社会规范,其功能在于规范行为,维护秩序。而在机器翻译的发展过程中,会随之产生相当大的风险问题,比如隐私保护、数据泄露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的伦理体系势在必行。
02
二、机器翻译面临的伦理问题

2.1隐私保护问题

(一)文本数据的收集与存储

机器翻译在收集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才能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记忆库,并实现翻译的流畅性和对比的精准度,通过合法和合规的方式收集用户生成的文本内容,并利用高效的数据存储系统进行分类、索引和保管。确保数据收集过程的透明性和存储的安全性,是保护用户权益和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二)数据泄露的风险与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泄露的风险无处不在。数据泄露不仅会导致敏感信息的外泄,侵犯用户隐私,还可能引起信誉危机、经济损失甚至法律诉讼。此外,泄露的数据可能被滥用,用于诈骗、身份盗窃等犯罪活动,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认识和评估数据泄露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信息安全、维护企业和个人利益至关重要。


2.2责任归属问题
(一)翻译错误导致的损失

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错误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例如,商业合同中的翻译失误可能导致误解条款,进而引发争议和索赔;医疗翻译错误则可能威胁患者安全,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害。此外,翻译不准确还可能影响产品说明的安全性和市场接受度,从而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长远市场影响。

(二)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界定

在翻译工作中,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界定至关重要。法律责任通常涉及合同义务、职业标准和法律规定,翻译错误若导致损失,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而道德责任则更侧重于翻译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业伦理,即使没有触犯法律,翻译者也应当对其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负责。

0

三、应对机器翻译伦理问题的策略

3.1法律法规层面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隐私保护问题上,我国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通过制定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明确文本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的规范,有助于约束翻译平台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行为,确保用户隐私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法律法规的完善还能为用户提供维权的法律依据,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翻译平台的监管

针对翻译平台在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这类平台的监管力度。一方面,要确保翻译平台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行为;另一方面,要定期对翻译平台进行审查,确保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通过加强对翻译平台的监管,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数据安全水平,保障用户的隐私权益。


3.2用户教育层面
(一)提高用户对伦理问题的认识

在机器翻译广泛应用的今天,用户对伦理问题的认识亟待提高。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普及机器翻译伦理知识,让用户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隐私、版权、歧视等问题,有助于增强用户的伦理意识。提高用户对伦理问题的认识,不仅能够促进用户更加审慎地对待翻译结果,还能推动整个社会对机器翻译伦理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3.3技术优化层面

(一)改进翻译算法,提高翻译质量

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翻译算法是关键。通过深入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引入更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及细化语言规则和语境理解,可以有效提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这种持续的算法改进不仅提高了翻译质量,还增强了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为跨语言交流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桥梁。

0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机器翻译伦理问题的重视程度目前来看仍然有待加强,对于各方面的技术处理手段尚不成熟,只有通过建立坚实的保障体系才能实现机器翻译的进步。同时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和隐私意识。我们期待机器翻译伦理研究未来有长足的发展,也期待机器翻译技术未来的精彩表现。

参考文献:

1.吴永和,姜元昊,陈圆圆,张文轩. 大语言模型支持的多智能体:技术路径、教育应用与未来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 2024 ,30 (05).

2.聂珍钊. 论科学时代的机器翻译[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 ,30 (06).

3.陆艳.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伦理构建[J].中国翻译. 2024 ,45 (01) .

4.倪振莹, 于艳英. 译后编辑中译者的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J].现代商贸工业,  2024 ,45 (14) .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