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发现,与说中文时的 “原汁原味 “相比,我在说英语时拥有第二人格。
说英语能让我展现出更加外向、热情、轻松和自信的一面。在使用英语时,我也更乐于使用肢体表达,如拥抱、做手势和使用更夸张的面部表情。
我不仅在与人交谈时,而且在写作时都能感受到这种差异。在用英语和汉语讨论同一个话题时,我所使用的词汇和结构都大相径庭。我经常发现自己在为两种不同的观点争辩。
我不得不说,我喜欢拥有这样一个另类的我,一个比原来那个内向的亚洲人更自信、更西方化的我。
但,等一下这是否意味着我的中国朋友可能不喜欢说英语的我,我的外国朋友可能不喜欢我说中文时的个性?
不过,在改变语言的同时改变自己的个性和世界观,听起来很酷!
我的朋友在日本旅行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的朋友是一名中国人,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他在使用日语时表现出更加谦逊、温柔的语气和态度。
我想这一定与日本人用特殊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对长辈或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尊敬有关。如果不想失礼,每个学习日语的人都需要非常注意每个场景中的细微差别,在礼貌用语、谦逊用语和敬语之间做出选择。
然而,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环境上。
文化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深深植根于语言之中,我相信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实现。
我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有几项研究支持这样的结论。
在语言学的学术研究中,关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和观点的论点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一门新语言确实值得付出努力,因为我们得到的不仅是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欣赏不同观点的机会,还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信仰和激情、探索自己不同侧面的机会。
我还想知道的一件事是,为什么我的一些朋友说我有时说话像个十几岁的美国女孩。也许是因为看肥皂剧和听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是我学习英语的两个主要方法。
因此,当涉及到学习一门新语言所带来的变化时,学习语言的方式和年龄很重要。
我最近开始学习德语,并计划通过上课和观看纪录片来学好德语。因此,如果我足够努力,几年后,我期待着看到一个可能更成熟,或者更善于表达、更严谨的我。